本网讯:(宝坤 培军 祥宝 钟燕 刘晖)
近年来,兖州市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按照“高点定位、规划引领、重点突破、统筹推进”的总体思路,稳妥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重点实施的15个合村并点型农村社区项目,目前已经启动村庄70个,先后建设楼房593栋16937户,其中在建楼房249栋5963户,拆除旧房9302户,近7000户农民喜迁新居,腾空土地4000多亩,初步走出了一条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助推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路子。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扶持政策。为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兖州市专门成立了由兖州市级领导任指挥、副指挥,兖州市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设会战指挥部,并抽调专业技术骨干与原单位脱钩,专职组织会战,强力实施突破。同时,整合省兖州市各级扶持政策,结合兖州实际,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住房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就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原则、指导思想、政策措施等提出具体意见,全力支持和保障农村社区建设。在用地上,优先保障农村社区建设改造,充分用足城乡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对新型农村社区实行“先建后拆、先占后补”,保证项目建设用地。对纳入挂钩的村庄完成社区建设、整村腾空节余土地指标的,按兖州市级实际使用指标数量,以每亩20万元补助项目所在镇村,用于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设计、楼房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对建新房拆旧房农户的补助和奖励等。在资金上,兖州市财政每年列支1亿元,建立专项资金账户,根据社区建设和群众上房拆旧进度,实行预拨款制度,确保了农村社区建设顺利推进。
科学编制规划,因村制宜建设。坚持城乡一体规划,聘请知名规划设计单位,高起点编制完善了城乡总体规划、城兖州市总体规划,镇域发展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和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三个层面的规划,对中心城区、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工农业生产、土地利用、住宅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在建设模式上,根据村庄地理位置和基础条件,因村制宜、分类实施,主要采取五种模式:一是迁村入城。对城中村、城边村纳入城兖州市规划布局,实行整体拆迁、整合改造,变村庄为城兖州市社区,实现城兖州市规模扩张、农村环境改善、二三产业发展“三赢”。近年来先后改造城中村、城边村近20个,城兖州市建成区面积每年扩展2平方公里。二是迁村入镇。将位于镇驻地周边的村庄迁村入镇,以小城镇建设增强镇驻地集聚带动作用,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小城镇建设发展。大安镇驻地中心社区规划合并村庄15个,居住人口近2万人。三是村企合一。对大企业驻地或周边的村庄,通过村企共同出资建设新社区,腾出土地用于企业发展。小马青等3个村庄与华勤集团共同组建了新马青党委,联合建设了新马青乐园。四是合村并点。对规模较小、区位相近、分布零散的村庄,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心村建设集中居住区,同步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吸纳周边村庄集中建社区。新兖镇将51个行政村整合为5个万人大社区和4个5000人的中型社区。五是旧村改造。对距离城区和镇驻地较远,又不适宜合并的村,按照“统一规划、逐步改造、配套建设”的思路,引导村集体对旧村实施拆旧建新、拆平建高,提高居住和环境档次。
搞好配套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不仅要让农民住上与城里人一样的房子,也要享受到一样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此,兖州市严格坚持“三化”标准:一是基础设施配套化。每个项目都按“五化十通”标准配套基础设施,即实现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五化”,路、水、电、气、暖、排污、环卫、电话、宽带、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十通”。在建的农村社区都做到了基础设施与楼房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特别是针对偏远镇农村社区,采取管道煤气、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三种方式解决农村社区用气问题,对集污管网范围之外的社区,采用生物处理工艺统一配套建设污水处理站。二是公共服务社会化。为解决好村庄合并后社区组织办公、综合服务等问题,制订了《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标准和验收办法》,要求农村社区达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文体广场、小学幼儿园、商贸超兖州市、医疗卫生室、党员服务室等“十有”标准,面向社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城乡均等化服务。三是社区管理物业化。在新建农村社区组建了物业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农村社区绿化养护、路面保洁、设施维护和治安巡查,有效改善了农村社区环境面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