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根本目的就是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民生事关和谐,保障民生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归宿。济宁要实现跨越发展,就要把民生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投入更多的精力,倾注更多的心血,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顺应民意、赢得民心,从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经济跨越发展。
所谓国计民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民生就是国计,国计就是民生。正因此,实施民生工程任何时候都忽视不得、迟缓不得、粗心不得、松懈不得,如果忽视必然失去人心,迟缓必然造成损失,粗心必然出现疏漏,松懈必然积累民怨。在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的今天,我们要想实现新的跨越,必须把办好群众的事情作为最大责任,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路线图,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十大体系”建设,力争到2015年居民收入实现倍增、优质教育公平可及、社会就业稳定充分、社会保障人人享有、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住有所居基本实现,只有这样,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人民才会更有幸福感、归属感、自豪感。
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全面小康社会的硬指标。对于增进民生福祉,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就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增进民生福祉,要求我们站位要高,视角要宽,要用发展为民、执政为民的理念实施好民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制定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健全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努力使城镇居民收入尽快赶上和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使农民收入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把发展的成果变成老百姓手中的真金白银;必须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不断提高保障标准、提升统筹层次,扩大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参保范围,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医疗保障体系,搞好困难群体社会救助,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努力让群众享有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缩小城乡、校际差距,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协调均衡发展。继续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为农村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搭建好平台;必须健全城乡卫生一体化服务体系,完善“先看病后付费”配套政策,扎实推进“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百名医疗专家进千村”活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重大传染病防控等工作,让群众少得病、能看病、看好病;必须严格落实维稳第一责任,始终做到“两手抓两手硬”,深化平安济宁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矛盾调解机制,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社会持续和谐稳定,大幅提升群众的安全指数、和谐指数。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我们相信,只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把实施民生工程摆在重要位置,真心实意服务于民、取信于民、惠及于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一定能够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扎实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