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桥街道环境卫生整治纪实
“路上天天有人扫,垃圾定期有人清,咱再把屋里屋外这么一扫,就甭提多干净,多高兴了。”全兖州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龙桥街道集中突破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三大难题,村居面貌焕然一新。
以奖代补、多元投入,确保有钱办事。农村六大工程启动以来,龙桥街道建立起“政府主导、村居主体、兖州市场参与”的治理模式和“多元投入、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的资金渠道,累计多方投入150余万元,为辖区19个村居统一配发村级环卫车47辆,垃圾桶280个,新建垃圾中转站13个,夯实了村居环境整治工作基础。与兖州市环卫部门签订协议,街道新建7处下沉式垃圾箱体,集中收储居民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专人清运、箱满即运,形成“户集、村收、街道运”的垃圾收处长效机制。明确村居在环境整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街道采取政策倾斜、物资发放、设施修建和年终奖励等方式,保障各村居利益,激发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街道龙桥村在这种机制引导下,先行筹措资金5万余元,修建了一条500余米的排水沟,解决村民生活难题。
分类考核、动态管理,确保有人管事。街道探索建立村居分类定级考核模式,按人口规模、经济水平等因素,把19个村居分成3大类,同类考核、公平竞争,彻底打破大村“干孬干好都是先进”的心理优势,破除小村“干的再好也在后面”的消极情绪,真正形成“不论村大村小,只要态度端正、成绩出色,就能脱颖而出,获得奖励”的思想共识。创新实施保洁员动态管理机制,科学划定责任区域,平时保洁员由各村居管理,街道统一配发服装,每月每人给予500元补贴,逢集中活动抽调,再给予筹劳补助,但对于一些责任心不强,工作主动性差,考核排在末位的保洁员,实行一次警告,两次淘汰,确保保洁员队伍高效运转。不断延伸“30户联创”模式,每30户为一个单元,选举一名中心户长,督导劝说对本单元内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和乱扔乱倒等不文明现象。
健全制度、文明共建,确保有章理事。科学制定《龙桥街道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形成长效机制,明确各村居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并将整治工作情况与村居千分考核相挂钩,作为年终排名的重要依据。完善督导检查,每月对各村居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现场通报;每季度组织一次交流学习,村居负责人现场汇报工作进展、下步打算,每半年组织一次村居党组织书记座谈,总结经验、播放问题、现场答复。同时把环境整治列入“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活动评选内容,编制文艺段子在村居文化团体中演出,切实形成“人人共建、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把环境整治工作深入到每个角落。(温明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