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讯 (记者 高桂菊) 一学期结束了,有些教科书仍然很新有的甚至没有用过几次,这样就丢弃是否有点可惜?对此,市教育局称城区学校有望实施教科书循环利用制度,并加强对学生教辅资料购买的监管。
网友“gaosanjiazhang”在本网《网络问政平台》留言说,近日在整理孩子书籍时发现学校购买的教辅资料《非常学案》完好如初,一点也没有用到,其他的教科书也都很新,卖废品不舍得,留着又没用。网友发帖表示,这是不是一种资源浪费?
对于网友“gaosanjiazhang”反映的这种情况,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不少市民表示,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教科书、教辅资料越来越多,但是像美术、音乐等好多书籍,印刷质量上乘,价格不菲,一学期下来仍旧崭新,放在家里嫌麻烦,但是卖掉就觉得非常可惜。
“孩子现在马上就要高考,这学期孩子买的教辅书特别多,但最近整理孩子的东西时发现很多书孩子一动也没动。”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
针对市民反映的问题,教育局工作人员称,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意见》,自2008年春季起,对农村中小学校美术、音乐、科学、信息技术等科目建立循环使用制度,教科书只对学校进行配备,由学生在本学期使用,学期结束时归还学校,供下一级学生使用。目前城区还未建立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但不久,城区学校将也会实施这项制度。
此外,关于学生购买教辅书的情况,工作人员称每学期进入济宁教育市场的图书必须由市教育图书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并将在《济宁日报》等媒体上公示图书品种和价格均,凡是未经公示的教辅资料不得向济宁市各中小学推销,不得进行征订。全市中小学校必须选用经市教育图书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教学用书,否则将依据规定严格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