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师傅旗下的山东味珍公司,一位负责人通过PPT向记者介绍公司主打产品牛肉粒的全部生产过程。这项康师傅2011年在泗水投资的冻干食品项目,1月开工,6月一期土建主体完工,12月投产,是康师傅在大陆首个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产生经济效益的企业。目前12条牛肉粒冻干生产线及肉松生产线已全面投产,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过2亿元。这一不大不小的奇迹吸引了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执行总裁魏应州亲自来到泗水,在考证了“泗水速度”的同时,他惊讶于这里的青山绿水,当场决定进行二期投资,建设16000余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年产能达到生产冻干牛肉粒产品17000吨。
这是“泗水模式”的一个范例。
在各地兴建工业项目的时候,泗水县仔细审视了自己的不足和优势:济宁市唯一的纯山区、没有煤炭资源的泗水县,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一直在后几位徘徊,但自然环境好,农副产品质优量大,水资源优势突出,素有“川上粮仓”、“中国泉乡”的美誉。基于此,泗水很早就明确了自己的生态路线,从2003年的“工业强泗水县、果木大泗水县、生态名泗水县”到2007年“富裕文明生态和谐新泗水”,再到2011年至今的“生态泗水、活力泗水、幸福泗水”,它用十年时间履行生态立泗水县的承诺,描绘出一幅以绿为底色的发展画卷。“科学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悖离生态保护。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在环境保护中促进发展。”采访中,泗水县委书记范宇新强调了一个观点:“泗水的一切发展源于生态。”为了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泗水县先后关停了114座小铁矿、近500家土小企业,每年投入1亿元以上用于造林,截至目前,泗水县林木覆盖率达45.6%,森林覆盖率达42%,去年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全国绿化模范泗水县的验收,今年作为济宁首个泗水县申报创建国家园林泗水县城。
在今天的泗水,“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止是一种理念,更是上上下下齐力践行的战略目标。他们在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突出“土特绿”特色,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为重点,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现已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9个、5万余亩,“三品”认证基地54个、32.4万亩,先后荣获“中国优质西瓜之乡”、“中国优质花生之乡”、“中国经济林(核桃)之乡”、“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示范泗水县”、“全国生猪调出大泗水县”、“全国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区”等称号。这些称号都成了发展食品产业、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生态取得“高分”的同时,泗水县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因为不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那些虽然通过了环评、明显能够带来高税收的项目,被一一拒之门外,生态优先这条防线被牢牢守住。泗水县坚信资源能够变成财富,他们强化对食品产业的引导,聘请高资质的规划机构编制完善了《食品加工行业调整振兴规划(2010—2012年》,被视为培育壮大食品产业集群的大纲。
在政策层面上,泗水县里对食品行业“额外优待”。凡是当年技改投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实际投入额的2‰给予奖励,新创建国家级(省级)名牌(商标)、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的企业,分别给予重奖。近年来,泗水县财政扶持食品工业发展各项资金累计达3.2亿元,优先向重点食品加工项目提供工业用地3500余亩。
对食品生产环境,泗水县同样采取“生态化”,他们开展水源、面源综合治理,有针对性地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的整治和净化,为食品产地的生态化、标准化、无害化创造良好条件。“十一五”期间泗水县削减二氧化硫564吨、COD1661吨,任务完成率达到125.29%。
一手持金字招牌,一手抓营商环境,自然引凤来栖。泗水县充分发挥指挥部模式的优势,泗水县级班子成员牵头包保汇源地瓜汁、康师傅味珍食品、甘薯高科技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推进组或服务组全脱产跟进、全过程服务,有效提高了项目开工率和投产达效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泗水速度”。“泗水县委、泗水县政府对我们关怀备至,只要拿着钱来就行了,其他一切都不用管。”雨润集团福润肉类加工项目一位负责人表示没想到来泗水投资如此的省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