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近年来,大安镇按照“政府引导、兖州市场调节、农户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创新土地资源有效配置方式,规范实施土地流转,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该镇实施土地流转的村涉及20多个,约2100余户,土地1万余亩,主要用于粮食种植、蔬菜种植、苗木种植、药材种植、禽类养殖等。
搭建流转平台。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全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指导工作;组建了土地管理流转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设在经管站,明确专人负责具体业务,对各村土地流转方案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审批把关,形成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通过播放广播、召开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标语横幅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有关土地流转的政策文件精神,不断提高农户流转土地的积极性。
完善工作机制。规范了土地流转合同,对所需流转土地,一律经过“个人申请、村委会核实、镇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中心鉴证备案”的程序进行流转,并签订规范流转合同,确保竞争、承包和使用的公平、公正、公开,力争土地效益最大化;组建了村级土地流转信息员队伍,健全信息员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反馈制度、信息发布等制度,建立土地流转台帐,及时上报流转信息,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对土地流转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内部学习培训、责任考核等制度,以及岗位责任、业务操作流程,保证土地流转相关制度法规制版上墙。
规范流转形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对拟流转土地实行统一规划,积极开展典型示范带动,通过官庄、前白、西葛等村的示范引领,带动其它村开展土地流转工作;积极拓宽土地流转途径,结合各村实际情况,采取土地互换、协商转包、委托转包等灵活多样的流转形式,引导农户将土地转包给种植、养殖大户,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目前已成立了黄庙养牛、官庄草莓种植、西葛生态农林、前白药材种植等特色经济合作组织10个。
(段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