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通知,公布了《聊城市“服务业倍增”战略实施方案(2013-2015)》。方案明确,2013-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6%(现价),到2015年达到1200亿元;全市服务业占比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到2015年达到38%以上;全市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31.2%,2013年投资500亿元、2014年投资660亿元,到2015年达到840亿元,全市服务业投资三年累计完成2000亿元。其中,东昌府区投资392亿元,临清市投资224亿元,阳谷县投资190亿元,莘县投资200亿元,茌平县投资222亿元,东阿县投资150亿元,冠县投资213亿元,高唐投资274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280亿元;全市服务业提供地方税收年均增长31%,到2015年达到80亿元。
■四大工程重点支撑86个项目
实施“文化名市”“旅游大市”“物流强市”和“现代服务业突破”四大工程,打造升级版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城市品牌。三年累计完成投资1673.6亿元,建设四大工程重点支撑项目86个,其中过百亿元项目7个、50-100亿元项目10个、10-50亿元项目39个、1-10亿元项目30个。
“文化名市”工程 三年投资267元
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2013-2015年规划建设12个重点支撑项目,三年累计完成投资267亿元,让聊城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名市转变,到2015年初步建成具有鲜明运河文化、黄河文化的中国文化名市。
引进国内外高端文化企业,规划建设汉字街等特色街区,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中国独有、世界一流的大项目、好项目;挖掘运河文化资源,规划建设运河文化大码头,构建运河沿岸旅游经济带,对古运河沿岸进行中西合璧式开发,重点建设古桥闸、古街巷、码头、现代商业区、现代游乐区等;以山陕会馆等八大会馆为依托,挖掘弘扬重商文化;利用黄河文化和百里森林长廊,规划建设黄河森林公园,打造林木茂盛、鸟语花香的生态文化区;挖掘阿胶文化资源,培育壮大阿胶养颜养生苑;挖掘民俗文化资源,规划建设临清民俗文化体验园;借助傅斯年、张自忠、武训、季羡林、张海迪等名人效应,规划建设名人纪念馆并发展相关产业;依托《金瓶梅》、《水浒传》、《聊斋志异》、《老残游记》等,规划建设名著文化体验园;挖掘书画、收藏等资源,规划建设中华美术馆、弘文书苑、艺术品展览交易中心、博物馆等,做大做强高唐书画博览会,打响中国书画艺术名城品牌。
2013-2015年,聊城运河文化大码头项目累计投资75亿元,中国东阿阿胶养心城项目累计投资65亿元,水浒文化体验园累计投资50亿元,鲁台书画艺术交流基地及双海湖生态书画公园累计投资10.7亿元,东昌府区傅氏文化苑旅游项目累计投资20亿元,中华葫芦大观园累计投资10亿元,萧城民俗风情园累计投资10亿元,燕塔东方商业文化广场累计投资10亿元,慈济寺及国民素质教育基地累计投资5亿元,东阿阿胶养生文化苑提升工程累计投资5亿元,临清民族文化园项目累计投资5亿元,临清松林仿古家具创业园累计投资1.3亿元。
“旅游大市”工程 三年投资386亿元
2013-2015年规划建设24个重点支撑项目,三年累计完成投资386亿元,推动我市由旅游过境城市向旅游目的地城市转变,到2015年初步建成冀鲁豫交界地区乃至更大范围知名的旅游大市。
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中华水上古城风景名胜区、马颊河(世界运河之窗)生态旅游度假区、徒骇河风景区成为优秀旅游度假区;加快东昌湖风景名胜区建设,三年内建成5A级景区;加快推进高唐清平森林生态旅游区、冠县万亩梨园、东昌府区堂邑民俗旅游区、茌平金牛湖旅游区建设,三年内建成4A级景区;做好聊城“一日游”、“二日游”等品牌产品并融入山东省会城市群旅游联盟和中原经济区精品旅游线;整合资源,联点成线,提升孔繁森纪念馆、张自忠纪念馆、范筑先纪念馆、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马本斋烈士陵园等接待水平,发展红色文化游;策划创意黄河观音文化旅游区和洛神赋文化创意项目;以景阳冈、狮子楼等故事背景地,重点建设特色饮食文化、豪侠文化和市井文化体验区,形成水浒文化旅游核心区。扩建提升水浒文化旅游主题乐园(景阳冈旅游区)、九州洼生态养生苑;建设1家五星级酒店(茌平信发国际会议中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