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改委相干负责人同时坦承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仍存在不少单薄环节,比较突出的是建设用地紧缺的问题日趋突出,严重制约了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截至6月4日,全省农用地转用指标已应用12.8万亩,为国家下达的64%,其中省级项目已应用农用地转用指标6.5万亩(为省级打算的86%),应用进度是同年同期的9倍,仅剩余1万亩,农用地转用指标不足已成为制约项目推动的瓶颈问题。同时,征地拆迁问题仍未能基本解决,还有项目审批艰苦,列入今年省重点项目打算的新开工项目62项,目前仍有49项未能落实开工条件。
我省每年建设用地需求在40万亩以上,目前国家平均每年实际批准用地在25万亩左右,除了每年下达的用地指标以外,重要依附盘活存量用地解决用地指标的缺口。
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 人均财力支出低于全国平均线
羊城晚报讯 记者夏杨报道:昨天开端,全国人大代表就广东编制“十二五”计划中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昨日下午听取了省财政厅和省教导厅的情况汇报。省财政厅厅长刘昆在汇报中指出,广东推动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财力保障面临挑衅,目前广东人均财力支出程度低于全国平均线。
2007年广东人均支出程度仅高出全国平均程度393元。如果剔除财政单列的深圳,广东则为2832元,排在全国第16位,低于全国处所平均程度。而且这两年排位还在退后。
刘昆介绍,这两年我省加大对基础公共服务范畴的投入,据统计,2009年省级预算安排用于改良民生、供给公共服务以及均衡区域公共服务程度方面的各项支出达到1111亿元,占全年省级财政支出的75.46%,2010年这一比例进一步进步到76.87%。
刘昆介绍,根据综合考虑,全省基础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将逐步从2009年的22.4%进步到2020年的28.6%,在总体上可以满足基础公共服务支出需要。其中2015年将达到25.6%。
医院收治流浪乞讨人员谁出钱?
人大代表对民政厅含混答复不满意
昨日,全国人大代表调研“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时,全国人大代表黄启彬提出了一个问题:社会流浪人员生病被医院收治后,产生的医疗费用该由谁负责?治好后送到哪里安置?对此广东省民政厅回应,无论如何先收治,治好后再慢慢询问他们个人信息。人大代表对民政厅含混的答复不满意,纷纷质疑,盼望得到正面答复。现场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
黄启彬是广东紫金县国民医院院长,他反应,常常会有社会流浪人员在街头患病,110接转120,将他们送到了医院。这些人没有钱,也没有亲人,甚至没有身份、姓名,还有的有精力病。救逝世扶伤是医院的义务,医院先垫付医疗费为他们治病,但是治好后许多问题却没有措施解决。
黄启彬说,他们医院去年就有这样的经历,治好了不仅垫付的医疗费不知从哪出,人员的安置也是个难题。“总不能再送回街头!医院愿意出钱,敬老院也不愿意接收;交给政府吧,也没有部门愿意接收。”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巡视员叶秀仁向代表们耐心肠说明了社会流浪人员的处理措施,街头流浪要救助,强迫收留制度取消后只能劝告其去救助站,生病了要安排治疗。“无论如何,要先治病,等恢复健康后再慢慢询问他们身份,将他们送回去。”
几位人大代表对民政厅的说明不满意,叶秀仁话音未落,几个代表同时起身发言,高声表达自己的不满:“问题是医疗费用谁出?谁来救助?”清远市国民医院副院长、全国人大代表周海波也进步了嗓门:“大家都有义务管,等于无人管,我想问的是,医院治疗好后归谁负责,送到哪里去!”
本次调研的召集人、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国安说,这是个广泛问题,许多医院垫付治疗费用,已不堪重负。“其实政府不能推辞义务,至于具体是哪个部门的事,至少不应当是社会机构(医院)的事,政府应当承担起来!”·夏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