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涵水源护泉脉,保泉弦松不得
城市在发展扩张,泉水喷涌所依赖的水源地和泉脉时时都面临着威胁。泉水复涌十周年,济南保泉还需要面对哪些问题?为此记者专程驱车前往南部山区泉水涵养地进行实地探访,同时也在市区泉脉经过地带进行了调查。记者发现泉水涵养地的生态破坏和生产建设对泉脉的威胁得到初步缓解,但随着城乡建设和发展,保泉形势依然严峻。
现场一:南部山区 保泉重在保源,南山生态保护压力犹在
经过历时十几年的保泉实践,保泉重在保源,重在保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形成全社会共识。而不少水利、泉水专家则指出,卧虎山水库--玉符河一带,是南部山区一处重要的雨水、河水下渗回灌区,是趵突泉等泉水在每年3-6月份城市枯水期能够保持喷涌的关键。
9月2日,记者驱车沿着卧虎山水库--玉符河北侧一条路向西、向北行驶,实地探访市区泉群涵养地。
记者注意到,经过强降雨和蓄、放水之后,当下的卧虎山水库水质不错。
在卧虎山水库北岸,仲宫镇居民高永明因为捡泰山石,足迹踏遍周边的山山水水。在他看来,随着近些年来当地推进荒山绿化,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果),如今的南部山区众山体,植被状况得到明显改观,各种树木、灌木、草本植物,每年不断生长。
卧虎山水库管理处吴主任告诉记者,南部山区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对于当地涵养水源效果显而易见。根据研究资料,森林植被覆盖率每增加1%,当地年降雨量就会增加3毫米。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尽管南部山区目前生态环境良好。但随着当地常住人口、外地游客数量的激增,以及城乡建设改造力度的加大,保持南部山区生态环境尤其是地下水安全的压力依然巨大。
今年7月下旬两次强降雨之后,济南历城“三川”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收集的雨水,顺着河道涌入“大水缸”卧虎山水库中。其中裹挟大量的树枝、杂草以及相当数量的生活垃圾。最终,经过卧虎山水库管理处维修养护公司先后调动700多人突击打捞,清运出580吨的垃圾,在济南市统一调度下,用大卡车运抵济阳县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厂。
此外,记者还发现,由于当地人口增加,环境压力加大。在水库的上游河道,出现若干处生活垃圾倾倒痕迹,个别人趁夜将整车的垃圾从豁开的桥栏直接倒进河里。
现场二:济南市区 18层高楼就建在梁家庄泉脉附近
根据济南市各方近十年来的保泉实践经验,南部山区的玉符河、大沙河、兴济河、巨野河、大辛河等是重要的回灌下渗带,地下水从城市的东南部、南部和西南部,经地下泉脉补给市区群泉。
近日,记者驾车对这一带进行了探访。自济南西南玉符河强渗漏带西渴马村,到群泉分布密集的市区趵突泉群、黑虎泉群、珍珠泉群、五龙潭泉群一带,车程20余公里,两点间直线距离约十几公里。这一带正是泉水经过的地下“管道”--泉脉。近年来,济南无论是地铁勘探设计,还是高楼的规划建设,都需努力回避。
2010年10月份,位于建设路梁家庄附近的一处建筑工地上,先后挖出4口明代古井。当时记者看到在数十米深的井底,水波闪烁,似有井水在流动。后经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测量得知,其中西井残存井深34米,水面距地面31米,井水深度达3米。梁家庄的一些老人回忆道,以前当地居民曾将一把麦糠扔到古井,24个小时后,部分麦糠就能从趵突泉的“三股水”中冒出来。这足以说明,古井与趵突泉的地下泉脉是密切相连的。有趣的是,梁家庄的这四口古井,正处于西渴马村强渗带至趵突泉一线上。
今年9月2日,记者再次来到梁家庄的4口古井处,这里已经建成梁庄社区。南、北各建为一片18层、14层高的居民楼。其中井底有流水的西井,目前覆盖在一个丁字路口的沥青地面之下。据56岁的梁庄村村民刘东海介绍,当时建设单位曾打算填埋古井,遭到村民的强烈反对,几经交涉后,才用大块的水泥块将井口堵住,在上面铺设道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