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旭
漕河镇前邴村里成立了“民情民意联络服务站”,这在全镇可是件新鲜事,然而服务站是如何运作,又能为老百姓提供哪些服务?记者近日走进前邴村一探究竟——
“民情民意联络服务站,说的形象点就是党员干部与基层群众的一座‘连心桥’。”面对记者采访,兖州市委组织部派驻前邴村第一书记陈洪波一开口便切中主题。“具体地说就是‘双带’,把党的惠民政策带下来,把咱老百姓的意见带回去。”
接着陈洪波又向记者说起了服务站成立的原委——
位于漕河镇西南的前邴村是一个有着500多户2000余人口的自然村,“人口多,事情也多,很多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老百姓自己解决不了,村里又不能及时掌握;同样的,兖州市镇两级的政策法规、致富信息等又因联络不畅通不能及时传达到群众手中,这样就造成了断流,服务站正好弥补了这一空档,成了上传下达的重要渠道。”
工作组驻村后,经过大量的调研走访和党员大会充分酝酿,8月26日,民情民意联络服务站正式挂牌成立。
服务站以村生产小组为单位将全村划分为9个联络服务点,每个服务点设责任人1名,信息员4名,推举产生了45名党员、普通群众、残疾困难群众和妇女代表,信息员每周将搜集到的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上报到服务站,由服务站安排专人处理。为让信息员发挥最大作用,服务站对45名信息员进行了专门培训,将兖州市委兖州市政府各项惠民政策和为民服务准则进行重点宣讲。
服务站由村主任徐庆恩任站长,同时设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徐安芝为组长、第一书记为副组长的监督小组,全程监督、调度服务站工作情况;同时服务站细化了民情民意事务督办流程,规定了服务站工作制度及信息员工作职责,并将制度上墙接受群众监督。
服务站成立不久便迎来了第一位“客户”。
九月初,村民张大爷找到第五联络服务点的信息员反映,自家的电费与实际用电量不符,希望服务站帮助处理一下。
“行呐,俺现在就把情况反映上去,找人将你家电表和线路都查一下,看究竟是哪出问题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信息员不敢马虎,立刻来到了服务站。
当天下午,村里的电工就将老张家的电表和线路检修了一遍,终于找到了症结,原来今年夏天邻居家翻修房屋时重新布设了电线,误将老张家的电表与邻居家接反了。服务站立刻责成电工将线路接头进行调换,又与两家协商将老张多交的电费由邻居补齐,一场误会就这样消除了,两家人都非常满意。服务站首战告捷,在群众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看来这服务站还真管事!”
服务站及时将各服务点总结搜集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总结,及时给村民答复,对于一些大家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联系有关单位办理。短短两周,就收到村民反映问题20余件;各服务点的信息员成了两千多名群众的贴心人,而服务站则成了他们心中最大的“靠山”,老百姓有什么问题都爱找信息员反映反映,很快就又有了新的情况浮出水面——
前邴村现有耕地3400余亩,工作组3月份进驻该村后,为带动全村致富,他们动员村民流转300多亩土地,进行无公害葡萄种植,村民不仅可以从流转出的土地中获得租金,还可以到葡萄园打工。看着实行土地流转的农户收入翻倍增长,好多村民“坐不住”了。
服务站及时获取了这一信息,“带领群众致富是我们作为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特色农业,进而实现富民强村目标应是我们作为党员干部的不懈追求。”在党员会议上,作为前邴村第一书记,陈洪波与村党员干部确定了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带领广大群众致富的宏伟目标。
经过多次召开党员会议,服务站多次征求村民意见,决定成立农业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参股获取收益,合作社有针对性地为农户提供农业信息、技术和培训等服务,引领群众在本地创业、就近务工,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