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尼山镇大福地生态农业园区里,一百七十多亩紫薯喜获丰收。农民群众正在割秧收获紫薯,装袋过秤装车,来自广东、江苏、济南等地的收购商把车开到地头,每斤一块两毛钱的批发价格收购,平均每亩紫薯产量三千八多斤,亩获收入四千五百多元。
尼山镇围绕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积极鼓励引导农民群众实施土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这个镇东曼村村民王茂华积极响应号召,今年春季通过土地流转,返租承包了村东面的900多亩荒山丘岭,兴建了“尼山大福地生态农业园”,投资200多万元,兴建了道路和水利工配套工程,栽植了优质果树及花生等,又在丘岭地里种植了100多亩紫薯。
紫薯又叫黑薯,薯肉呈紫红色。由于紫薯具有抗旱、耐瘠薄、适应山区丘岭种植,紫薯营养丰富具特殊保健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各地客户上门收购,几天的时间一百七十多亩紫薯就被几家客商收购一空。(曹天一张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