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云飞 张宗磊
秋天的兖州,一片繁忙景象。
走进新兖镇牛楼村,街清路净,绿树成荫,虽然村庄还没有从“喧嚣”的三秋生产中“沉寂”下来,却一改往年秋收“粮食收回来、村容脏回去”的“战场”式景象。
“有现在这样的好环境,都是乡村文明行动的功劳,现在谁都不好意思乱堆乱放,大伙儿都自觉了。”牛楼村党支部书记郭振江这样解释。这个“自觉”,恰恰透射出兖州“乡风文明行动”的丰硕成果。
兖州市坚持把“乡村文明行动”作为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将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营造新环境、发展新文化等任务细化分解,推广农户联创模式,丰富活动载体,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镇街协调落实,部门密切配合,媒体引导推进,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农村文明和谐风尚逐步形成。
凸显群众“主角”
“三秋开始之前,中心户长们就挨家挨户的打招呼了!”牛楼村村民刘波说,今年三秋村里这么干净,中心户长们得“记头功”。
郭振江介绍说,为了让平时积累起来的村容村貌不被三秋生产“打回原形”,这个村实行了村干部包片、中心户长包楼、村民包门前区域的管理办法,让中心户长、农户家庭联创联建抓卫生。
让“配角”变成“主角”,把观众转为演员,调动的不仅是群众的积极性,更是乡风文明的长效机制。兖州市全面推广“农户联创”模式,组织群众广泛开展以邻里和谐、帮扶救困、整治环境等为主要内容的联创共建活动,不断加强农民群众的“细节文明”,教育农民勤俭节约、遵纪守法,注重家庭卫生、讲究个人卫生,让文明行为成为习惯养成,形成了“中心户长、农户家庭、联创联建”的新格局。截止目前,全兖州市已创建“农户联创”示范村120余个,“乡村文明行动”在全兖州市开枝散叶。
放大文明“辐射源”
日前,新驿镇王楼村里好不热闹。村支部书记栾绪新带领村一班人,在给评选出的文明示范户挂牌。栾绪新介绍,村里每年都坚持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今年还建立了善行义举四德榜,对村里的好人好事大张旗鼓地宣传,镇里每年还开表彰会进行奖励,现在村里邻居和睦,风气更和谐了。目前,全兖州市406个村中,每两个村就有一个文明信用村,村均有223个文明示范户。
为扩大文明新风“辐射半径”,这个兖州市持续开展了“文明新风进万家”及“文明示范户”、“文明信用村”、“文明信用户”、“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精神文明创建十大行动,涌现出省级“五好文明家庭”、“孝顺好儿女”4个,济宁兖州市级“文明和谐家庭”10户,“好媳妇”、“好婆婆”各7名。全兖州市10个镇街406个行政村共评选表彰“文明示范户”90752户,培育文明信用村232个、文明信用户961家。今年以来,共评选“月度新事”100余件、“兖州好人-每月之星” 60余名,培植各层面道德典型181个。
涵养“文化植被”
“一月一主题•月月都精彩”群众主题文化活动启动、“戏曲唱响乡村”一村一年一场戏送戏百余场,“公益电影进万家”送电影下乡2000余场,“兖州文化大讲堂”在10个镇街巡回宣讲……一项项文化惠民活动,一道道文化大餐,构筑起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桥头堡,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逐步提升。
兖州市充分发挥文艺载体作用,先后实施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图书配送、文明戏曲下乡、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和乡土文化品牌战略等重点文化惠民项目。目前,全兖州市10个镇(街)全部建起标准化乡镇综合文化站,配“七室、一厅、一场”。组建了庄户剧团、腰鼓队、花扇队等“一村一品”农村特色文艺表演队,新创作戏曲和小品20余部,创作歌曲10余首、书画作品数十部。如今,兖州农村“文化植被”上的新绿郁郁葱葱,文化品位不断提升,群众“涵养”其间,素质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