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事儿 平民百姓竟与“不良信用”结缘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竟然有负面记录。”10月28日起,央行个人信用报告网上查询服务试点扩至山东省。市民薛先生抱着“尝鲜”的心理,登陆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网址,竟查到了两笔“不良”信用记录。原来,几年前薛先生曾办理过一张信用卡,但并不经常使用。透支消费没有按时还款,产生了两笔逾期记录,在个人信用报告上留下了污点。发现问题后,薛先生随即来到该商业银行,还款并缴纳相关费用,及时消除逾期记录。
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很多市民对于网上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有所耳闻,但知之甚少。为了帮市民解开心中疑惑,记者走进中国人民银行济宁市中心支行寻找答案。
今年10月28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面向北京、山东等9省市试点开展个人通过互联网查询本人信用报告,这意味着咱们济宁市民能通过柜台查询、网上查询两种途径,及时查询个人信用。个人信用报告被形象称为个人的“经济身份证”。那么,“经济身份证”有啥作用?咱们济宁市民是否形成注重信用管理的好习惯呢?网上查询又是否安全呢?昨日,记者采访市民,走进中国人民银行济宁市中心支行,了解相关情况。
现状
8年来,济宁市民个人信用报告查询量激增
昨日上午10点20分,记者在人民银行济宁市中心支行一楼服务大厅看到,摆放着“信用查询”牌子的服务柜台人气最高,市民自觉地排起队伍等待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是征信机构出具的记录个人信用信息的文件,因此被形象地称为个人的‘经济身份证’。实际上,早在2006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开始正式运行,济宁市民就可以到全市多家人民银行查询本人信用了。”人民银行济宁市中心支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3月27日起,在江苏、四川、重庆3省市试点开展网上查询个人信用报告,10月28日起,试点范围增加了北京、山东等6省市。因而,从10月28日起,济宁市民能通过柜台查询、网上查询两种途径,及时查询个人信用。
8年来,济宁市民个人信用报告查询量不断攀升,尤其是近两年,查询量激增。昨日,记者便拿到了这样一份数据:2012年全市两级人民银行共受理个人信用报告查询1.7万余人次。而2013年前9个月,人民银行受理个人信用报告查询量已达3.5万人次,远远超过去年整年的查询量。而开通个人信用报告网上查询服务后,在市中心支行服务柜台递交申请的查询量每天仍在80至100笔左右,与以往相比并未出现大的变化。
安全
网上身份验证很严格 安全查询有保障
无论是申请后第二天获知结果,还是查询码设置有效期,这些看似复杂繁琐的种种规定,其实都是为了保证网上查询个人信用的高度安全。其中,网上严格的身份验证方式,引起不少市民热议。人民银行工作人员介绍:网上身份验证共有“数字证书验证”和“私密性问题验证”两种方式。所谓的私密性问题是基于个人在银行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形成的身份信息和信贷交易信息设计的。这意味着,当事人本人才能正确回答问题。而“数字证书验证”即将密钥(俗称U盾)连接到电脑上,并按相关说明操作,便可通过验证。
只有通过身份验证的个人才能注册成为查询用户,而且以后每次申请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时均需进行身份验证;查询结果仅在互联网网站保存7天,到期后自动删除,以上种种措施,有效防止个人身份信息被盗用或泄露。当然,市民也要提高自身安全意识。银行工作人员提出几点建议,如注意保管好查询用户名和密码,不要向别人透露,并注意定期更换密码;妥善保管个人信用报告,避免在网吧等公用场所及开放网络查询及保存个人信用报告等。
区别
网上查询第二天得结果柜台查询即时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