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无职党员定“位”。由组织办牵头,采用问卷调查、志愿登记等方式对各村的服务要求和无职党员的参与意愿及项目服务的可行性进行双向摸底。合理设立社情民意收集岗、环境整治保洁岗、民事调解促进岗、文明新风倡导岗等岗位,向40余名党员发出了邀约,收到党员意向36份。通过合理设岗、热情邀岗、双向择岗,进一步发挥农村党员特长,促使无职党员“无职”变“有责”。
帮困难党员纾“困”。坚持在“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对困难党员和老党员进行慰问的同时,使困难党员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把因疾病、子女入学、本人和家庭成员失业或待业等导致生活特别困难的党员作为重点救助对象,给予适当经济救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今年以来,走访慰问各条战线的老党员、困难党员56人次,发放慰问金、慰问品折合现金1.7万余元。
促年轻党员兴“业”。紧紧依托党员服务中心、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等教育培训阵地,采取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现场指导、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积极开展家政、企业会计、职工技能等各类实用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各种技能人才的技术水平和就业能力。开展“党员创业示范店”等评选活动,营造年轻党员活力向上、带头致富的良好氛围。
替老年党员找“乐”。常态化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承诺践诺活动。组建“夕阳红”老年党员文化队,依托各村文化广场,在端午、中秋、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里,为党员群众送上腰鼓、戏曲、歌舞等有民俗特色的节目,不断丰富集体组织生活,发挥老党员余热,充实老党员生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