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模式”治村显成效
本网讯:今年以来,兴隆庄镇党委着力在党建工作项目化、具体化上下功夫、求突破,持续深化社会管理创新,广泛推行“依法治村、民主治村、公平治村、公序治村、道义治村”五种村庄治理模式,实现了党的建设与农村稳定融合发展、互促共进。
一是依法治村树公信。综合运用文化大舞台、廉政大讲堂、普法戏曲下乡三个载体,加强村干部理想信念与政策法规教育,大力弘扬“学法、用法、守法”风尚,倡树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指导实践。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积极引导群众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废除4个村违法承包合同4份,化解3个村债务200余万元,挽回集体资产流失30余万元。严肃党纪法规,规范干部行为,言语粗俗、行为粗暴、工作方式简单的顽疾得到彻底根治。
二是民主治村增活力。以“四议两公开”民主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村务公开、民主议事、民主理财、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规范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工作程序,严格实行“联述联评联考”机制,约束干部行为,切实保障民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尤其在后李村房屋斑裂问题中,我们根据群众诉求,经民意恳谈、集体提议、民主决策三个环节,成功实施了村整建制搬迁。建立健全“一事一议”民主议事机制,圆满完成了三元、兴隆、大庙3个村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工程的筹资筹劳工作,实现了群众对于村级事务“要我干”向“我要干”的转变。
三是公平治村求公正。坚持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以旗帜鲜明的是与非、对与错的观点和态度,树立正确的利益导向。在村集体利益分配问题上,水坑、王楼等村制定分配方案时通过经历“提议-商议-再商议-形成决策”的反复酝酿、发酵过程,兼顾各个群体的利益,统筹各个方面的关系,让群众利益在公平中得到彰显。
四是公序治村赢人心。坚持将传统公序良俗作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重要手段,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借助世俗的力量和村规民约做好村级事务管理。北湖村将村级红白理事会作为“除陋习、树新风”的重要抓手,喜事不铺张,丧事不戴孝,勤俭节约、新事新办成为村民共识。针对道沟、前李社区个别人抢搭抢建、挤占公共空间的问题,村两委根据村民自治章程,由老党员、老干部牵头组成监督委员会,讲道理、做工作,促成了当事人改正错误,规范了社区正常管理秩序。
五是道义治村敢担当。加强干部宗旨意识、公仆意识教育,引导村干部铁肩担道义,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涌现出了堡子村主任张德良创事业不忘带领群众致富,小南湖村主任刘宪营办养羊场吸纳残疾人就业,冠庄铺村党员吴再华辐射带动100余人从事花卉种植等优秀党员干部。(牛秀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