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残联有关负责人参观北王一村残疾人“幸福港湾”。
原标题:在家门口做康复训练,真方便
从今年起,济宁市在部分县市试点建设残疾人“幸福港湾”,逐渐让残疾人在家门口享受康复训练等系列服务。今后两年,残疾人“幸福港湾”工程将陆续在全市推广,在全市居民人口较多的社区(村、居),将建设100处残疾人“幸福港湾”.
两年建100处残疾人“幸福港湾”
济宁太白湖新区石桥镇北王一村,是全市较早试点建设残疾人“幸福港湾”的村之一。
现在的北王一村残疾人“幸福港湾”面积有100多平方米,室内有各种适合残疾人康复训练的练习器材,并专门设有康复训练区、图书阅览区以及按摩区等各个区域。
兖州市鼓楼医院院长罗鹏曾考察过这个村的残疾人“幸福港湾”,他在康复训练区试了一下训练臂力的器材,表示这套设备对加强臂力很有用。
任城区薛口社区也建起了残疾人“幸福港湾”,这里配备了两名盲人按摩师,他们为社区的残疾人提供免费的康复按摩服务,薛口社区的5、6名残疾人,几乎每天都来残疾人“幸福港湾”进行康复按摩服务。
残疾人“幸福港湾”工程建设将陆续在全市展开。从今年起,每个县、市、区选择1-2个社区、村居进行试点,北王一村和薛口社区就是试点单位之一。从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各县、市、区要结合试点情况,推广“幸福港湾”工程建设。在全市居民人口较多的社区(村、居),将建设100处残疾人“幸福港湾”.
“建设残疾人‘幸福港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方便残疾人,更好地帮助他们康复。”济宁市残联组织联络部主任吴天珍表示,残疾人面临着出行难的问题,在家门口建立残疾人“幸福港湾”,就是为了给他们提供更方便的康复服务,让他们少跑路。在幸福港湾内,既可以享受康复服务,又可以为生活能够自理的贫困残疾人提供日间看护、休息等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
达标的“幸福港湾”奖励5万元
各地创办的残疾人“幸福港湾”需经济宁市残联等部门验收,经过验收且达到创办标准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
在残疾人“幸福港湾”里应设置康复管理员,最低应不少于2人,可采取残、健结合的办法,由社区、村居选配。有条件的中心社区、村居负责安置1至2名盲残人按摩理疗师开展社区服务。
在“幸福港湾”内,残疾人可以享受系列服务。这里以躯体运动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提升为重点,开展康复训练、理疗、保健按摩、健康咨询服务和残疾预防知识普及;为就业年龄段、生活能够自理的贫困残疾人提供日间看护、休息等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提供图书、电子文献的阅读和查阅服务,开展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和体育锻炼;建档立卡,为残疾人提供求职登记、失业登记、就业咨询、就业指导等就业援助,宣传残疾人就业的法规政策;提供法律咨询、代书、调解、代理等法律援助服务;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为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文体健身等志愿服务。
对于想就业的残疾人来说,还提供求职登记、失业登记、就业咨询、就业指导等就业援助;还提供法律援助,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让广大残疾人过上更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让这些场所成为残疾人真正的“幸福港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