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东聊城激活农业“龙头” 带动创新“引擎”
新华网山东频道12月20日电(孙林华)农业龙头带动战略是聊城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八大富民兴聊战略"之一,具有重要意义。聊城市在"一区一圈一带"的大框架下谋划农业发展,在"东融西借、跨越赶超"的大战略中推进落实,探索出一条符合聊城发展规律和实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为新一轮农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全国最大的北京新发地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蔬菜汇集到这里,再通过各个环节端上北京市民的餐桌。在北京新发地来自聊城的蔬菜占到相当的比例,全国每100斤蔬菜里,就有两斤半来自聊城。聊城的蔬菜年产量1440万吨,居山东省第一位,截至今年9月份,蔬菜总产就达到了1002.8万吨,总产量继续保持山东省第一,供港蔬菜抽检安全率达99.99%.聊城粮食年总产达110多亿斤,占山东省的1/8.今年夏粮生产实现了'十一连增',总产达到了57.8亿斤,比去年增加1.4亿斤,秋粮总产54亿斤,粮食量产位居山东省第3位。聊城农业新增投资2000万以上龙头企业12家,新增投资过亿元项目12个,过5000万项目4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608家,其中高唐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就达到了870家。聊城市共有5730个村,农民专业合作社6893家,基本实现了全覆盖",聊城市委常委、副市长耿涛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在聊城流行着一句话,贴切地道出了当前聊城农业发展的现状:"农业转化增值就像烧一壶水,已经达到99度,就差最后一把火。实施农业龙头带动战略,牵住了三农工作的'牛鼻子'."聊城市委副秘书长、市农工办主任许兰岭说:聊城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探索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的优势,融合创新惠三农,政府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农业龙头带动"战略的实施,对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深刻意义。
聊城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忠林介绍,"农业龙头带动"战略的实施,促使聊城市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不断攀升,规模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增强,聊城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呈现快、大、 高 、强带动农民增收。聊城经济开发区农业现代示范园2012年4月揭牌以来,北京致远等12家企业入驻,实现资金到位4.5亿元。临清润林牧业,是全国最大的胡羊养殖基地,存栏量有10万头羊;阳谷凤祥集团现代化养殖基地项目总投资25亿元,全部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利税2.38亿元;临清润林养殖、茌平同创生物、东阿天龙牧业、东昌府区立海集团等规模企业销售收入20亿元。冠县冠丰种业研发中心设在中关村,已成功跻身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成立了"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在种子行业建立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也是全国唯一一家在县级行政区建立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目前,冠丰种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5个,获得国家专利5项,并且还承担了国家级的高新技术项目10余项。临清丁马甲鱼是全国水产品的第一个绿色品牌,也是全国甲鱼类的第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且已经把甲鱼做成甲鱼精、甲鱼胶囊之类的重要药品和保健品,产业链拉得比较长。高唐荣达集团年加工能力是1亿只鸭,共有3500名员工,平均工资是3500元,就这一个企业就给农民带来将近1.5亿元的收入。其中,凤凰湖旅游度假区的奥祥食品有限公司,带动养殖户饲养三黄鸡,每人每年的收入能达到5万元。农业产业基地,是区域农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具体体现。
记者来到新建设的聊城市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这是聊城"农业龙头带动战略"最大的龙头。该中心作为国家农业部定点农产品交易市场,是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占地4800亩,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总投资110亿元,建成后可成为全国影响力最大的有机绿色农产品交易中心该中心。规划建设有水果、蔬菜、粮油、禽蛋、农资农机等10大批发市场,通过这个交易中心,及时反映市场需求,根据需求组织农产品的种植、加工、流通和服务,构建起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市场流通、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六大体系,形成现代农业框架,从而有效地促进聊城农业迈上新台阶、实现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