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10日报道 美国媒体称,在2012年的那场外交纠纷中,中国政府“默许”抗议者围攻日本驻华大使馆,投掷鸡蛋和塑料瓶。而今,随着中日关系再次陷入紧张,中国外交人员采取了更为温和的做法。
《华尔街日报》网站2月7日撰文说,身着西装、讲一口流利英语的中国外交官加入了一场在全球谴责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行动。
一向不愿抛头露面的中国驻俄罗斯、驻埃塞俄比亚以及驻美国大使纷纷加入到一场媒体舆论战之中,给安倍贴上军国主义的标签,称他是对地区稳定的威胁。一名中国官员把安倍领导下的日本比作“伏地魔”。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1月接受采访时表示,安倍的历史观和右倾倾向就是祸根。
这场大批判是自安倍去年12月参拜靖国神社惹恼中国政府之后开始的。虽然安倍说参拜并非有意伤害任何国家的感情,但中国对此非常气愤。自那以来,中国一直在寻求包括美国和英国在内的日本盟国的支持。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家王栋说:“这就是公共外交策略,通过直接发声谴责把美国公众和美国决策者拉到你的阵营中来。”
文章认为,与处理2012年的对峙局面时相比,中国目前采取的这一策略标志着很大的转变。2012年,除了日本大使馆外的示威活动,其他地方的抗议者还袭击了日本品牌轿车,并迫使日资商店关闭。国有媒体随后谴责了这种暴力行为。
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陆伯彬说:“我认为中方已经感觉到自己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外交上风,所以他们不希望反日抗议活动成为负面焦点;当中国处于弱势时,抗议活动是他们唯一的手段,但现在他们有了别的选择。”
美国官员曾寻求确保日本对采取进一步加剧紧张局势的行为保持克制,但中国外交政策界的一些人士对美国盲目支持日本愈发感到不满,这也可以解释为中国在常规外交途径以外进行努力的原因之一。
据新华社报道,在去年8月份召开的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段话后来频繁出现在媒体报道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名照在《人民日报》上撰文称,要围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个方针,讲清楚中国梦是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梦,与各国梦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
美利坚大学公共外交专家克雷格·海登说,强化中国声音的共鸣是一个重要目标。尽管中国的公共外交策略一直是通过推广其文化来培养在外国的可信性和认知,但最近的战略性声明似乎意味着,当前其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增强政治信号的公信力上。
http://news.sohu.com/20140210/n394677919.shtmlnews.sohu.comfalse参考消息http://china.cankaoxiaoxi.com/2014/0210/345309.shtmlreport1250参考消息网2月10日报道美国媒体称,在2012年的那场外交纠纷中,中国政府“默许”抗议者围攻日本驻华大使馆,投掷鸡蛋和塑料瓶。而今,随着中日关系再次陷入紧张,中 (责任编辑:UN645) 原标题:外媒:中国采用公共外交策略对付日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