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刘林 发自北京
日本共同社1月26日援引日美政府人士的消息报道说,美国奥巴马政府要求日本政府归还冷战时代美国为用于研究而提供给日本的钚。据共同社报道,美国曾于冷战时期交给日本331公斤钚,其中大多数为武器级丰度的钚。这批钚目前存放于日本茨城县那珂郡东海村再处理工厂,用作快中子反应堆的实验。
美国自从2010年主办首届核安全峰会前后,就对日本施压,要求日本归还这批钚。而日本一直坚决反对归还,认为这些钚对于快堆的研究非常必要。但是在美国的多次要求下,日方不得不屈服,从去年开始,日美间开始正式协商归还的可能性。目前美国计划于3月在荷兰参加核安全峰会期间与日本敲定归还协议。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7日亦表达了中方的关切,要求日本就此做出说明,“尽快归还上述武器级核材料”。
日本拒绝多年后才扭捏答应归还的这批钚,是否仅仅停留于核能发电领域?这一点不得不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日囤积钚用作研究之说不成立
根据国际裂变材料小组2011年发布的报告称,与其他非核武国家相比,日本手上拥有更多的钚。日本大约四分之三的钚存放在其他国家,但它自己手上也有将近10吨,足够制造超过1000件核武器。
日本政府最新一份提交给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日本的钚保有量共计达到44.2吨。其中9.3吨由日本国内各乏燃料处理工厂、燃料加工设施、核电站及其他场所保管;其余34.9吨交由英、法等国代为处理和保管。
日本原先强烈反对归还这批钚,理由是日本需要这批钚用于快中子反应堆研究。日本文部科学省和其他研究人员先前说,日本需要那批钚用以研究,那批钚对于研究数据的生成至关重要。
事实上日本所谓使用钚进行快中子反应堆研究的说法并不成立。迄今为止日本已经有两座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建成并达到过临界状态,它们分别是位于茨城县东茨城郡大洗町的常阳堆和福井县敦贺市的文殊堆。常阳堆是日本国内建造的第一座实验用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始建于1971年,1977年首次达到临界状态。文殊堆始建于1985年,1994年达到临界状态,次年开始正式发电。由此可见,日本在快中子增殖堆建设方面早已完成了从实验向商业运营的过渡,不再需要囤积高浓度钚用于相关实验。
根据共同社的报道,美国在过去几年里多次提出要求,日本最终答应归还。为什么日本在之前的若干年中拒不归还这300余公斤的钚,或许我们可以大胆猜测一下。
可能性一,日本已经将这些高浓度钚转作他用,无法归还,如今在美国的催促之下,日本或许可以将各核电相关设施中储存的低浓度钚进行浓缩提取,填补空缺。
可能性二,美日之间在核燃料领域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约定,美国在向日本提供核燃料的同时,已经从日本方面交换到了不为外人知的某些好处,因而日本也有底气无视美国方面的要求。一直以来坊间都有关于日美之间存在秘密核交换的传言,此次美国公开要求日本归还300余公斤钚,无疑也证实了多年来传言的真实性。
秘密核交易暴露日本核武梦
实际上,在冷战背景下,与日本存在秘密核交涉的不只有美国。日本外务省2010年11月29日公布的调查报告承认,日本政府曾于1969年与联邦德国政府讨论过日本拥有核武器的可能性,并建议双方为“从美国获得自由”而开展合作。
调查报告说,根据德外交部有关会谈的文件记载,日本外务省官员当时向德方表示:“日本政策计划部门认为,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订10年至15年以内,可能会出现使日本不再承担条约义务的‘异常事态’。”德方文件还说,“(日方)政策计划部门人员暗示,即使在严格的国际监督下,也无法避免从核分裂物质中提取5%左右的原料,这可以作为核弹头生产的基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