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在济南市群众艺术馆展出的金志明制作的“济南老火车站”模型钟楼部分。济南木雕技艺传承人杨崇华、金志明联手用自己的手艺重现记忆深处的“济南老火车站”。
图为在济南市群众艺术馆展出的济南老火车站图片。济南木雕技艺传承人杨崇华、金志明联手用自己的手艺重现记忆深处的“济南老火车站”。
图为“杨家木铺”第四代传人,有“齐鲁马车第一人”之称的杨崇华在他的工作室内。工作室里堆满了从全国各地收罗来的贵重木头。他说,他要用这些木头,重建记忆中的济南老火车站、老济南泉城路、芙蓉街等繁荣商埠。
原标题:济南民间艺人联手"重建"微缩版"济南老火车站"
中新网济南2月26日电 (杨晓卫 李欣)1992年被拆除的济南老火车站是济南老一辈人记忆中永远的痛。近年来,按照上世纪初德国人兴建胶济铁路济南火车站的风格复建济南火车站的呼声,从"江湖之远"一直到"庙堂之高",不绝于耳。就在复建的"老火车站"建成之前,济南一群民间艺人早已按耐不住,开始联手"重建"微缩版的"济南老火车站".
穿过济南西郊党家庄一段狭窄小巷,中新网记者26日来到济南木雕世家杨家木铺独有木雕技艺传承人杨崇华的工作室。这个周围邻居从没听说过的木雕工作室,隐藏在一片毫不起眼的民居中,杨崇华和他的木雕伙伴金志明等,正按照自己的计划,一片一片木头地雕刻和拼装沉淀在他们记忆深处的"济南老火车站".
杨崇华似乎是民间艺人微缩版"济南老火车站"的"始作俑者"和"工程总指挥".
在他的工作室内,堆满了从全国各地收罗来的贵重木头。他说,他要用这些木头,重建记忆中的济南老火车站、老济南泉城路、芙蓉街等繁荣商埠,唤起大家心中那段关于老济南传统文化和民俗的记忆。
因祖传的木雕技艺获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崇华,正在为微缩版"济南老火车站"进行整体布局。据分工,杨崇华负责为"老火车站"用红木制作各种车辆;济南泥塑大师薄自洋负责为"老火车站"配套制作各种人物和马匹;而火车站主体建筑如钟楼、售票厅和候车室等,则由木雕艺人金志明来完成。
截至目前,钟楼和售票厅已经制作完成,记者已经在济南市群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有幸目睹。26日在金志明家中,记者又看到正在精心磨制的"候车厅".
"候车室的门要用活页装上,房檐的雕花还没刻。"工程图纸占据了房间一整面墙,桌上一本打印着济南老火车站外景图片的A4纸本,因多次翻看而泛黄卷边。已经从一家机械修理厂退休的金志明,每天花大把时间在这个"工程"上,制作"济南老火车站"模型已俨然已成为金志明每日生活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