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区妇幼保健院是全区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该院有一个年轻的集体——2013年刚刚成立的儿童康复服务中心,共有16名成员,13名女性,平均年龄不到30岁,本科以上学历15名。自儿童康复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始终把维护好、发展好儿童健康权益作为工作理念,出色完成了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各项任务。
努力提高素质,建设“学习型”科室
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业务学习。康复中心每周确定半天的集中业务学习时间。采取轮流授课的方式,每个人都准备内容来讲,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在探讨中一起提升,这种形式激发了职工学业务、比能力的热情,将业务学习落到实处。学习形式多样化,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及规章制度、与来访者的沟通技巧、与残疾儿童家长的接触方法以及各种咨询技能等等,大大增强了科室成员的规范服务意识,提高了优质服务水平。为了提高治疗水平,康复中心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临床需求,引进和开展新项目新技术,目前科室已囊括声、光、电、磁、热,水疗、牵引疗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感统治疗、语言及认知疗法等项目齐全的康复项目。
有效整合外部资源提升整体素质。“请进来教”,邀请国内知名儿童康复专家来院指导业务、专题授课,有效利用外部资源进一步提高全体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如邀请山东省儿童康复专家、齐鲁儿童医院康复中心杨亚丽主任来我院专题进行残疾儿童康复建设指导,请泰安兖州市妇幼保健院儿康专家陈业德主任来院做“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在残疾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专题讲座,请济宁兖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专家来院现场业务指导,定期请济宁兖州市儿童康复专家关春荣主任来院坐诊、指导业务。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全部到齐鲁儿童医院、济宁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济宁兖州市妇幼保健院、济宁兖州市中区妇幼保健院、济宁兖州市聋儿康复中心等三级甲等医院和知名儿童康复机构参观学习、进修儿童康复专业,进一步提升了专业专业技术水平。
积极创新服务,建设“服务型”科室
营造温馨优美服务环境。康复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学龄前残疾儿童。走到康复楼,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挂在走廊制作精美、图文并茂、色彩绚丽的科普知识宣传牌,可以帮助残疾儿童家长了解一些康复知识,树立让孩子康复的信心与希望。服务环境“幼儿园化”,楼层间安装电梯、设置了环形坡道。康复环境在无障碍通道建设的基础上,中心的同志们牺牲休息时间,发挥聪明才智,买来原材料,制作了卡通画、动画模型等,贴到窗上、墙壁上;窗帘全部制作为粉红色,购置了大量的儿童玩具、漫画书,治疗室的主色调以儿童喜欢的绿色为主题。前来康复治疗的家长和孩子来到这里,还以为是幼儿园呢!
强化品牌创建促进工作规范。开展创建活动以来,康复中心把创“一流人才队伍、一流服务质量、一流工作业绩”作为创建工作的总体目标,把“争先创优为中心,奉献爱心促发展”为创建主题,并提出了响亮的口号:让我们共同携手,以一流的康复技术、无私的爱心,为慢飞的天使修复翱翔的翅膀。细节内部管理,定期召开会议每周一次强调安全、质量、各班职责执行情况。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强化规章制度的落实。对职工的着装、言行举止、劳动纪律等诸多方面加大管理力度,着眼细节,注重规范,加强现场监督力度使职工岗上行为得到规范。
发扬团队精神,建设“奉献型”科室
让家长和儿童感受新的康复理念。“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才有希望”,这是康复中心的工作理念。“爱心、热心、贴心、真心”是他们的言行和服务准则。残疾儿童因残疾的程度不同,康复的时间、效果不确定,有的家长甚至放弃了对孩子的康复治疗。有一名4岁的脑瘫患儿,与正常儿童相比,翻身、爬、坐、语言等差距较大,甚至家长也认为没有治疗的价值和康复的希望,一度放弃了对孩子的康复治疗。康复中心的同志们三番五次的给家长打电话联系,家长才带孩子前来康复。经过康复医师和治疗师评估,反复研究,探讨出适合他的训练方式,刚开始,每天训练很长时间,也没有一点进步,家长又气馁了,中心的同志们并没有放弃对这个孩子的康复训练,工作人员经常和残疾儿童家长交流,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要放弃、要坚持、坚持才有希望!每天对孩子保证足够的训练时间,坚持动作的规范化、科学化,配合针灸推拿、中药薰蒸、蜡疗水疗、家庭康复等,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他的腿开始有力气了,能利用工具站起来了,会发出几个比较清晰的音节了。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了希望,十分感激,也主动配合进行家庭康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