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济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上获悉,2013年济宁市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有了重点突破,5月底在汶上举办了全市留守儿童活动站建设启动仪式,年底200处留守儿童活动站全部建成。今年,市关工委还将协助教育部门落实好市政府为民办好的十件实事当中提出的在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乡镇建寄宿制学校的要求,推动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的建设。
2013年,市政府将年内建成200处留守儿童活动站列入了为民办的十件实事当中,继5月底全市留守儿童活动站建设在汶上启动后,年底全市200处留守儿童活动站全部建成。不少县市区在实践中形成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品牌,如泗水县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汶上县的留守儿童托管协会、志愿者关爱协会、亲情联络站等关爱组织,微山县留守儿童关爱帮扶责任制、嘉祥县梁宝寺镇的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鱼台县为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等。“亚孤儿”关爱救助工作得到推进,其中邹城市进一步加大“亚孤儿”救助力度,将其纳入了社会保障范围,探索并提出对残疾少儿以“促其康复抓关键、帮其学习打基础、助其生活能自立”的“一康双学”关爱工作新思路。
此外,还依托青少年法制教育宣讲团,组织“五老”人员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联合团市委在鲁西监狱建立了“青少年警示教育基地”,组织义务监督员持证到网吧开展监督,劝阻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调整充实了市级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团、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团、家庭教育现代化指导团、青少年科普知识宣教团,新成立了青少年才艺辅导团,邹城、兖州等县市区探索成立了“五老”志愿者协会,吸纳各方面有政治觉悟、有社会责任感的离退休老干部、老劳模、老教师及老专业技术人才,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志愿服务活动。
今年,市关工委将继续做好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推广泗水、汶上、嘉祥、微山等县市区经验,推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托管协会、爱心志愿者协会等关爱组织作用,发挥好留守儿童活动站、乡村学校少年宫等阵地作用。协助教育部门落实好市政府为民办好的十件实事当中提出的在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乡镇建寄宿制学校的要求,推动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推广邹城市成立“五老”志愿者协会的做法,在各县市区逐步成立“五老”志愿者协会。不断扩大“五老”网吧义务家督员队伍,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特别加强城乡结合部的网吧监督工作,引导青少年健康、文明上网。通过建立网上家长学校、举办专家讲座,利用“家长热线”等载体,形成立体家教格局,并创建一批家长学校示范校,发展家教讲师团的作用,组织“五老”开展校外教育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