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菏泽市民自掏120万办“红色博物馆” 免费开放
博物馆领袖风采厅内,李传递(左)给参观者讲解红色文化知识。
从农民盖房的架杆下抢救出土炮
在菏泽郓城东门街南段有这样一个博物馆-- - 郓城传递红色文化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由郓城普通市民李传递凭一己之力,十余年时间自掏腰包120余万创办,目前里面已经展列了3112件红色文物,且常年向公众免费开放。日前,这个博物馆通过省文化厅、文物局的验收,还被评为菏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月15日,记者来到郓城传递红色文化博物馆。一进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毛主席挥手的雕像,雕像后则是“井冈山会师”浮雕。“这个雕塑特意请山东工艺美院教授创作的,听说我要弄个红色博物馆,人家只收了成本钱。”李传递说。
就是这样一个博物馆,由42岁的李传递一手创办,十余年来收藏征集红色文物,到如今建成博物馆,他已陆续投入资金120余万元。进入博物馆历史文物厅,一尊长长的明代土炮格外吸引人的眼球,锈迹斑斑的炮筒上隐约能看到有水泥的痕迹。李传递向记者介绍了它的来历。
这个土炮是从巨野一个农民手中购买来的,当时一个藏友告诉他,曾见到一个土炮筒被当作了盖房子时用的架杆,听到这个消息后李传递赶紧赶到巨野,花了两千多元,从这名农民手中买下了炮筒。“抗战时期农民武装就用这个东西打鬼子,所以这也是一件抗日文物,很有价值。”李传递说。
和几件有特殊价值的藏品相比,博物馆的3000余件文物更能体现李传递这十余年来的心血。这些文物填满了博物馆建筑面积1070平方米空间,李传递把它们分成了领袖风范厅、红色文献厅、历史文物厅,一一陈列展出。
无偿捐赠红色文物的人越来越多
李传递和红色文化打上交道得从2000年说起,当年一部叫《长征》的连续剧热映唤起了李传递童年的记忆,还让他萌发了开家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餐厅的念头。
那时候他并没有想到会办成今天这个博物馆。“刚开始,就是想着开一家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餐厅,搜集和革命有关的红色物件,用来装饰饭店。”2008年起名为“红军阁”的饭店开业,此时,他收藏的红色物品越来越多,而他也迷上了收藏红色物品和研究红色文化。
有一次,在菏泽马海文化街,他遇到一个收藏毛主席像章的,他打算买一些,可对方要求把两千多枚都买走,否则不卖,李传递咬咬牙,花了将近两万元全部买下。“回家后不敢跟妻子说,后来妻子知道了,我就找了一个懂收藏的朋友劝妻子说这些像章很值钱,妻子才作罢。”李传递说。
李传递说,这些年他经营餐饮公司的大部分收益都投进了红色博物馆。不过让他高兴的是,随着博物馆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无偿捐赠红色文物的老革命、老领导及革命后人也越来越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