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之后,手机打车软件在济宁市悄然兴起,一度成为大家争相议论的焦点。手机打车软件使用情况到底如何?真的就如网上所说,是"打车神器"?带着对新生事物的好奇,3月7日,记者对手机打车软件进行了亲身体验。
记者亲身体验 方不方便很难说
早上8点40分左右,在科苑小区站牌前,记者打开一款手机打车软件,输入所在地和目的地信息后,开始下单(叫车)。下单3分钟左右,软件显示无人接单, 随后记者重新下单。8点46分,软件提示下单成功,随即记者按照接单出租车的信息,与出租车司机进行了联系。大约3分钟后,出租车来到记者所处位置,上车前往目的地。期间,一旁与记者同时候车未使用打车软件的市民,已在5分钟前顺利打车离开。
"这个软件挺好的,刚兴起时给10元、13元的补贴,现在给5元钱的补贴。"司机翟师傅说,为了使用这款软件,他特意新买了一部智能手机。顺着他的手势,记者在驾驶台下看到了他新置的智能手机,翟师傅每次看手机时都要低下头进行操作。"我先试试,真正好用的话,我就买个支架把手机架起来,省得低头看了。"
翟师傅说,出租车司机使用这款软件注册时,必须将所在的公司、姓 名、手机号、车牌号及服务编码等信息进行真实无误地输入。在距目的地还有一个路口时,翟师傅告诉记者,这段路程在起步价范围之内,费用为6元钱,记者所使用的手机打车软件补贴5元钱,记者只需通过支付宝付1元钱即可。在支付过程中,记者发现手机网络信号不太稳定,付款并不顺利,这也正是司机师傅让记者提前支付费用的原因。
10点左右,记者再次使用手机打车软件打车。"接单前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接这个单。"一上车,司机师傅就对记者下单时出具的出发点和目的地信息表示疑惑,还不停地询问记者是做什么工作的,到目的地去做什么。记者明显感觉到,司机在接单时,有挑单迹象。
"你先从支付宝支付5元,下车后多退少补。"乘车中,这位司机同样要求记者提前支付,但由于此次前往地点与出发点间的距离超出起步价的3公里范围,未达到目的地计价器无法显示打车所需费用,记者希望抵达目的地后根据计价器显示付费。为此事,司机还与记者争执一番。
抵达目的地后,司机停车要求记者赶紧付费,但网络又出现不稳情况,在记者努力调整手机时,司机师傅多次询问记者是否付费成功,最后不耐烦地说,"你这一单我不承认了,付钱吧,不要从软件上付费了。"之后,记者不得不按照这位司机的要求支付了现金。
11点左右,记者再次打开打车软件打车。在等待接单中,不少空车从记者身旁经过,但下单后十多分钟仍未有司机接单。最后,记者不得不取消订单,挥手拦截空车。
市民反响不一 利弊各有看法
市民李先生是位手机达人,他告诉记者,一个月前他就在使用手机打车软件了,"在起步价范围内,只需付1分钱就能打上车,这很吸引人。现在要付的费用高了,跟普通打车差不多,现在也不特意去使用了。不过如果提前预约这一功能确实不错,出租车能按照预约时间抵达,还真能节省不少时间。"
相比于李 先生的"潮",王先生就有点落后了。"我不知道这款软件,也没有使用过。听着好像是很方便,但万一所有司机都使用这款软件,一些不会操作的市民该怎么打车?特别是一些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和支付宝的老年人,眼盯着满路跑的空车,却叫不到一辆,得多着急啊!这是'逼着'我们老年人去接受新事物呢?还是要我们遭 罪呢?"
为更清楚地了解打车软件,记者采访了新交运出租车公司,据公司经理程鹏介绍,半个月前,他们公司曾做过一次统计,全公司216名出租车司机,仅有一人在使用打车软件。
现在的使用情况他并不了解,但他估计应该会有所增加。"手机软件,确实能让乘客足不出户就打到车,但这款软件对出租车司机而言,弊大于利。"谈到手机打车软件,程鹏告诉记者,为确保交通安全,司机师傅是要集中注意力驾车的,但使用了手机打车软件,他们要不停地看信息、接订单,难免会分散注意力, 这就给驾驶员和乘客带来了很大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