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数卫星和搜救队正在来回“扫荡”印度洋,寻找搭载了23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的马航客机。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北大西洋的深处,一艘俄罗斯“鬼船”已经失踪一年多了。很多人相信,他们永远也找不到这艘船了。
现代快报记者 潘文军 编译
最后一次“露面”
是去年2月
这艘俄罗斯“鬼船”名叫“柳博芙·奥尔洛娃号”,它最后一次被人看见是2013年2月4日在加拿大纽芬兰海岸,此后便杳无踪迹。如果它依然漂流在海上的话,它抵达的下一个陆地应该是爱尔兰海岸。日前,一艘参与搜寻“柳博芙·奥尔洛娃号”的比利时打捞船的船长皮姆·德·鲁德斯推测,俄罗斯“鬼船”有50%的可能依然在海上漂流,如果它没有沉没,可能船上已布满了饥饿的老鼠。由于故事过于耸人听闻,英国《每日邮报》发布的新闻甚至严重跑题—“俄罗斯鬼船会带着一船同类相食的老鼠抵达英国海岸?”
即使没有同类相食的老鼠,一艘4000吨级的幽灵船漂荡在海中,也会危害到正常航运的安全,并且会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一艘巨大的、无人驾驶的船只在北大西洋漫无目的地漂流,它还可能撞上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导致原油泄漏、污染海洋。总之,“柳博芙·奥尔洛娃号”失踪之谜为人们带来了有关海洋失踪船只的一系列问题,并且让人们万分沮丧,因为尽管人们有着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却对在浩如烟海的大洋中搜寻一艘船感到一筹莫展。
“柳博芙·奥尔洛娃号”也曾有过辉煌的日子,这艘“鬼船”于1976年造于南斯拉夫,“鬼船”以苏联电影明星的名字命名,曾经搭载俄罗斯的富豪们在北极游览。但是2010年,这艘“鬼船”的好日子到了头,由于2年多未缴纳港口使用费,“鬼船”被纽芬兰圣约翰港口没收,后以27.5万美元的价格被拍卖,一艘美国拖船将其拖出圣约翰港口,准备前往多米尼加共和国报废。
但是途中遭遇风暴,拖链断裂,“柳博芙·奥尔洛娃号”就此开始了在北大西洋的“北漂”生涯。加拿大海岸警卫队认定这艘废弃的俄罗斯“鬼船”会对纽芬兰的近海石油钻井平台构成威胁,便将它拖到国际水域丢弃。
雷达搜索频遇“空欢喜”
克里斯·雷诺兹是爱尔兰海岸警卫队的主管,雷诺兹说,要想在大海中捞到这根“针”显然是个严峻的挑战,但是他恰好参加了一项名为C-SIGMA的演习。
C-SIGMA,全称“国际全球海上空间合作意识”,是一位美国海岸警卫队前信号情报官的心血,这个演习将促进各国海岸警卫队、私营公司以及监察海上交通的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
国际海事法要求任何重量超过300吨的船只都要安装自动识别系统(AIS)发射器,这些发射器会将船只的注册名称、吨位、长度、位置和航向等信息发射出去。该系统的开发主要是为了避免船舶之间的互相碰撞,但当局也可以用它来建立公海船只流量的实时图像。
该系统的缺点是其信号覆盖的范围太小,每个雷达站的覆盖范围只有大约50英里。2008年,卫星AIS雷达系统被开发出来,尽管这一系统不如地面雷达系统准确快速,但它能够跨大洋跟踪大片海域的船只。
北大西洋实在过于庞大,卫星要想寻找什么目标,必须先缩小搜索范围,所以雷诺兹和他的团队将“柳博芙·奥尔洛娃号”最后出现的位置输入设置好天气、风速、水流等外在条件的地图软件。雷诺兹的团队锁定了一个大约300公里长的地带。2013年2月17日,雷诺兹收到了一组卫星图像。
卫星发现了几个没有发送AIS信号的物体,其中一个看上去正是他们要找的“鬼船”,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的发现有误。
2月23日,卫星发现了“柳博芙·奥尔洛娃号”从纽芬兰海岸1127公里之外发出的紧急定位信标。根据设计,这种信标只有在设备被浸泡到水里时才会被激活发出。加拿大的飞机抵达了精确位置,但一无所获。按照雷诺兹的看法,信标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示该船已经在那片海域的某处沉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