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多次持续时间长、污染范围广的雾霾天气,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问题。细颗粒物具有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等特点,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
为解决辖区内PM2.5污染问题,兖州区环保局对全区大气中PM2.5的可能来源进行了认真探讨,并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从源头上严格控制PM2.5的产生和扩散。
根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大气中PM2.5的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结合兖州区实际,可以认为全区全区大气中PM2.5的主要来源为:工业污染(其中大部分来自燃煤电厂)、机动车(包括汽车尾气和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生物质燃烧及居民生活燃煤。
针对工业污染源,一是按照2014年环保责任书要求,通过拆除烟气旁路、脱硫设施改造、烟气脱硝等手段,进一步削减燃煤电厂主要污染物排放,并严格落实责任、加强监管,迅速推进各项重点减排项目;二是方面在全区扎实开展专项检查活动,对电力、焦化、化工、玻璃、建材等大气污染重点行业进行全面排查,督促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各项措施,严肃查处不正常运行污染处理设施、超标排污等违法行为,整治环境污染隐患;三是通过在线监控系统实时跟踪企业污染物排放数据,发现超标现象及时通报,确保问题及时解决。
针对机动车污染,一是推动油品配套升级,加强油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保障油品质量;二是强化车辆环保监管,对外地转入车辆严格审核,对于未取得环保检验标志的机动车不予办理相关手续;三是加速高污染机动车淘汰,强化营运车辆强制报废的有效管理和监控,适时开展城区实施禁行黄标车;五是促进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大力发展城市公交系统,提高机动车通行效率;六是通过采取路面定期洒水增湿等手段,遏制路面扬尘产生;七是开展主干道沿线露天煤场环保整治,通过采取搬迁或关停,完善覆盖、遮挡及洒水设备,场地及主要道路硬化,种植防护林带等多种方式,有效遏制煤粉尘污染。
针对建筑扬尘,一是强化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监管,将施工扬尘污染控制情况纳入建筑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在施工工地实施扬尘污染防治工程监理;二是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设置全封闭围挡墙,对施工中产生的物料堆采取遮盖、洒水、喷洒覆盖剂或其他防尘措施;三是对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渣土及时清运,运输车辆出场前要进行冲洗;四是施工完成后进行绿化和生态恢复。
针对生物质燃烧及居民生活燃煤,一是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禁燃区内禁止直接燃用生物质燃料,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生物质成型燃料、液体燃料、发电、气化等多种形式的生物质能梯级综合利用;二是优化工业布局、严格产业环境准入,城市建成区、工业园区禁止新建20蒸吨/小时以下的直接燃用生物质锅炉;三是大力发展集中供热。加强完善热网和热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供热率,逐步淘汰散烧供暖煤炉。
( 叶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