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提出“五个突出”、“五个提升”,全力推进国家级工业园区、镇街产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园三大平台,加速构建煤化工、机电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战略新兴产业五大产业集群,争做鲁西金乡县域科学发展创新发展排头兵。2014年计划新招引过亿元项目30个,竣工投产过亿元项目31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规模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7%、26%、28%。
突出“现实增长点”,进一步提升经济总量。把企业作为“现实增长点”,实施“五个一对一”服务专项行动,扶持政策一对一落实、市场开拓一对一衔接、技术研发一对一提升、管理创新一对一改进、服务企业一对一联络。对照各镇街、园区年度计划,用好责任倒逼机制,把任务目标细化分解到月、到旬,实行“半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并且每月开展一次集中调研、召开一次经济运行分析会,确保目标进度不落空、阶段任务不欠账。同时抓好产业提升和发展,一方面围绕新兴产业实施新材料、新能源培育工程,全力推进凯赛生物、鲁晨芳纶新材料、石墨烯高分子材料、梅亿电动汽车等龙头项目建设,加速形成新兴产业集群规模;另一方面围绕传统产业抓好提升,规划建设轻工产业园、辣椒产业园、烘焙食品产业园、生物技术产业园等一批“园中园”,提升煤化工、机电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四大传统主导产业。年内申报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0个以上,实施“三转一上”工程,完成“个转企”110家,“小升规”27家,“规改股”14家,上市后备企业保持在10家以上,其中有两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到2016年规上工业销售收入比2014年翻一番以上。
突出强企培植,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深入开展“1351”企业培植工程,按照“一企一策”和“一对一”的帮扶思路,编制重点企业三年行动计划,一企一策帮扶推进。同时,制定“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的保障机制,推动优惠政策、优质资源向龙头企业集中,推进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向重点企业集聚,引导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联营联合、参股控股等形式,组建企业集团,支持龙头企业加强与国内外500强、大型央企、上市公司对接合作,实现提档升级。重点引进300名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实用人才和100名急需专业人才,组织40名企业家赴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交大等知名高校开展企业管理者培训,并对84家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培训,推进管理创新,确保年内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69户(2016年达到100户),其中过10亿元企业3户,5-10亿元企业4户,3-5亿元企业9户,争取短期内崛起一批体现金乡整体实力和新型工业化水平的骨干企业。
突出项目支撑,进一步提升工业增量。把项目建设作为增投入、扩增量的重要载体,按照“续建项目要竣工、在建项目要进度”的要求,以大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为平台,统筹安排、分线作战,以更大的力度加快推进。尤其是对列入“双百工程”重点推进的116个工业大项目,实行“一号工程”重点推进制,严格落实责任包保、排名通报、承诺问责等工作机制,“定人、定责、定时”,确保丹化乙二醇、盈德气体、中纺大蒜深加工等项目上半年开工建设;黑猫炭黑、凯赛生物、苯加氢、石墨烯、如意工业园、盛瑞传动、鲁晨新材料、斯米达食品等31个亿元以上项目年底全部竣工投产。三年内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
突出园区建设,进一步提升项目载体。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工作,按照“一区多园”的模式,今年全面启动创建的前期工作,其中经济开发区年内完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济宁化工园区争创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做好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申报准备工作;济宁食品园区确保创建为省级台湾食品产业园。同时,推进10个镇街园区孵化器建设,建成5处中小企业创业园,新建标准化厂房13处,厂房面积50万平方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