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就是你的双拐”——记峄城区吴林街道坝子小学教师王晓丽
本报记者 张孝平 通讯员 若愚 官景堂
午休时间,教师办公室里,王晓丽一手用筷子夹起菜,轻轻地往孩子嘴里送,一手端着碗放在孩子嘴巴下,随时准备接住掉下来的菜。
这是峄城区吴林街道坝子小学老师们见惯的场景。孩子叫小辉(化名),今年上二年级,是王晓丽老师的学生。小辉患有运动障碍性脑瘫,口齿不清,双手运动失调,走路必须依靠双拐。由于父亲长年在外打工,母亲又常常在工厂里加班,小辉很多时候只能在家里带饭,中午在学校吃。作为小辉的班主任,王晓丽经常放弃午休,帮小辉热好饭菜,一口一口地喂他。
小辉行动不便,每天上学、放学、课间操或者上厕所,王晓丽都会细心地搀扶他。到了二年级,教室挪到了二楼,刚开始,小辉根本爬不了楼,51岁的王晓丽每天都要背着他上下楼。王晓丽心脏不好,患有频发性早搏,不能做剧烈运动,所以身上随时带着救心丸,每背半个楼层,她就得和小辉靠在墙上休息一下。
她还鼓励全班同学关爱小辉,放学排队时让小辉站在最前面,参加班级活动时,安排他公平地与小朋友比赛,让大家为小辉的努力与进步鼓掌。班里专门成立了“小辉小组”,每天至少有5名同学照顾他。王晓丽还经常鼓励小辉:在接受同学们帮助的同时,自己也要自立自强。每天上下楼,王晓丽都要借机锻炼小辉,让他练习在别人的搀扶下拄拐行动。小辉也很有毅力,每次都认真练习,一个学期下来,已经能在别人的搀扶下上下楼,再也不用王晓丽背了。
小辉写字手抖得厉害,说话吃力跟不上趟,给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课下,王晓丽手把手地教小辉写字,不厌其烦地辅导他进行发音练习。“虽然有点辛苦,但看着懂事的小辉,心里却有莫大的安慰。”王晓丽说:“这孩子也非常让人感动。”一次,学校在课间操时检查班级卫生,别的孩子都下楼做操去了,王晓丽到班里看看卫生情况,一进教室就看见小辉趴在冰凉的水泥地上,拐杖扔在了一边。起初她还以为孩子摔倒了,正要去扶,仔细一看才发现,小辉趴在地上正在捡纸屑。“因为要检查班级的卫生,他怕扣班级的分,自己又蹲不下去,就趴在地上捡纸屑。那时候是冬天,他这是用自己的努力回报集体对他的关爱啊。”王晓丽边说边掉下泪来。
最让王晓丽感动的是,有一天上午她去医院查体,小辉发现每天都在自己身边转悠的王老师不见了,着了急,问这个问那个,同学们都不知道。小辉拿出笔在作业本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心,上面写着“王老师为什么不来上课?是不是不喜欢我了?是不是不要我们了?”一位老师看到后,把小辉的画贴到黑板上,然后告诉孩子们,王老师只是身体不好,去医院做检查了,下午就能回来。没想到老师一走,孩子们就拿着粉笔在小辉的画旁边写祝福语:“老师多注意身体”、“老师我们想你了”。
“下午我来到教室,看到一黑板的字,感动得不得了。”王晓丽说,“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成了他们的妈妈,突然多了六十多个孩子,非常幸福。”
王晓丽也经常和家人聊起班里的小辉,她说,我就是小辉的双拐。家里人也很支持她。远在德国慕尼黑大学读博士的儿子说:“妈妈,您是我的骄傲。”王晓丽还从儿子那了解到,在德国,关爱残疾孩子的风尚特别好,如果在街上看到残疾儿童,会有很多人主动走上前去,弯下腰,抚摸一下孩子的头,表示关爱。王晓丽希望我们的社会也能这样:“孩子的身体有缺陷,心灵却是完美的。希望小辉走在街上,也会有人过来抚摸一下孩子,送上一片关爱。”
延伸阅读:探访枣庄护路版“愚公”:11年扫坏50多把扫帚 “最美少年”用见义勇为奖金资助患白血病同学枣庄山亭“第一书记” 为无名烈士遗骨迁葬枣庄5岁白血病女孩化疗无医药费 靠十几元廉价药维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