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济南4月22日讯(山东台 曹进)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报道,目前我省有棚户区近80万户,这个数量仅次于东北三省和河南省,位居全国前列。为了改善这些居民的居住条件,我省计划到2017年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平均每年需要改造20万户。数量如此巨大的棚改任务无疑是一场攻坚战。
开春过后,临沂市区内的几个棚改项目卯足了劲儿的开工建设。临沂市近两年的棚改任务量巨大,仅去年和今年的棚改户数就达到34000户,数量位居全省前列。能够为这么多的老百姓改善居住条件,孙奎很高兴,但一想到需要花费上百亿元的真金白银,孙奎心里犯了嘀咕,这钱从哪里来呢?
“一想到钱的问题确实是当时是好几天睡不好觉,犯难。光靠政府投入,光靠财政投入,这块是肯定是远远不够。”
资金制约常常是阻碍棚改顺利推进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棚改所需资金量较大,地方财力有限,难以完全满足棚改工程需要;另一方面,棚改的保障性住房政策性强,市场资金往往难以进入,商业银行普遍对棚改项目"敬而远之"。据统计,2010年以来,山东共争取中央补助资金64.2亿元,专门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棚改项目给予补助,各级政府同时通过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等渠道筹集棚改资金,从财力上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这些钱也仅够用于棚改项目的先期启动。
“大体上来说,一个棚改项目的建设资金四分之一通过财政直接拨付,其他资金大概都需要靠融资来筹集。”山东省住建厅房地产市场监管处工作人员井坤说。
“等米下锅”等不来,临沂市就创新融资方式自筹资金。去年他们采取以"市带县"模式,打包捆绑20个符合条件的棚改项目,成功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到了50亿元贷款。今年,临沂市又以南坊片区作为募投项目,利用私募债筹集棚改项目缺口资金50亿元,这也是全国地级市第一单并且是全省最大的一单发债项目。临沂市财政局副局长厉建梅表示:“这个项目目前各项手续正在办理之中,其他的国有企业就是有资质的,还有三四家左右,也在支持这个棚改项目。”
商业信贷、国企出资、减免税费等多种形式的融资创新为山东各地棚改引来了"源头活水"。枣庄市组织市属五家国有煤矿企业各拿出10万吨煤,相当于一次性投入4亿元,组建投资公司启动项目建设。聊城市通过成立市财信投资公司,精选23个棚户区项目向省开发银行争取56亿元贷款,同时大力招商,吸引恒大、荣盛等国内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落户聊城,参与棚改。聊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总工李济哲指出:“启动棚改可以盘活片区存量土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型城市产业。当务之急是创新投融资机制,既有利于解决融资问题,又有利于管控长远风险,恢复投资者信心,进而恢复市场对棚户区改造的输血功能。”
评论
棚户区改造,资金是关键。本台特约评论员邓相超认为,在地方财力有限、商业银行"敬而远之"的情况下,市场化运作是方向。
关键是钱从哪来,首先政府首先要定好位,政府是干什么的?政府首先是引导棚户区的改造,再一个当好监督员,真正把棚户区改造通过市场运作,真正市场化,毫无疑问呢,需要开发商的介入。开发商介入之后呢,用他的地,来建他的房,得拿出一部分空余的地来,让开发商建的房子市场销售,这样情况下既能满足这些棚户区改造的居民他们的住房问题,同时开发商也有利可盈,这样来解决钱的问题。
延伸阅读:杭州称空中棚户区系历史问题 无拆除时间表山东5亿元支持棚户区改造2014年德州市争取棚户区改造计划指标22552户山东五渠道筹资改造棚户区 4年改造79.79万户孙伟到枣庄市调研棚户区改造工作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