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29日报道 日媒称,日中关系因领土和历史问题趋冷。这些年来,虽然双方的人员和货物往来有增有减,但从资金的流动这个角度看日中关系,其增长却堪称夺目。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中国四家大型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在日分支机构的存款余额已达到此前的3倍以上,截至去年9月底,存款余额总计达1万亿日元(约合97.8亿美元)左右。
《日本经济新闻》4月28日报道称,2011年3月之前存款余额总计不足3000亿日元的四家银行在这一时间点之后开始强势吸金。尽管2012年9月钓鱼岛“国有化”导致中日关系恶化,但2012年度的存款余额却出现同比60%的增长。到去年9月底时,存款余额已飙升至9925亿日元。
报道称,尽管与日系银行600万亿日元的巨额存款相比不算什么,但在日本设有分支机构的外资银行总体存款规模也不过6.5万亿日元,中国的这四家银行就占到15%。
与人员和货物流动相比,日中金融关系的扩大相当显著。日本对华出口依旧增长乏力,出口额尚未恢复至2010年的水平。从2012年10月到2013年8月,中国每月赴日游客人数同比几乎都保持着负增长,直到最近才出现复苏。
究竟是什么人在存钱?报道称,在就经营情况向中国这四家银行在日分支机构提出采访申请时,得到的回复都不积极。只有工商银行在公开的资料中表示有来自金融机构的短期资金。
一位在大型保险公司供职的人士透露,很多人已意识到,在包括中资在内的外资银行存钱,可以实现资金用途的多样化。日本国内大型银行支付给1000万日元以上级别存款的基准利率是0.025%。随着利率下降,各保险公司也越来越难以保证向客户支付承诺的收益率。其他保险公司的人士也证实中资银行支付的利息比日资银行高。
报道称,某大银行在上述四家中资银行的存款高达数百亿日元。作为资金用途多样化的一部分,与中资银行建立关系,也是在为拓展亚洲市场业务谋篇布局。
国际金融信息中心理事长加藤隆俊表示:“全球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之间实现稳定且不断扩大的金融交易对双方来说都有好处。”但他也指出,中资银行大力在日本揽储,也是受到中国当局加强金融监管的影响。
一方面日本的资金在寻找高额回报,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在潜藏风险的同时仍保持着约7%的增速。日中在金融领域究竟关系密切到什么程度了?据悉日本金融厅正准备就真实情况展开调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