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7月4日讯(记者高建璋 见习记者 王德琬)4日早7 点半左右,“大学生暑期打工汇”第二次对接洽谈会还没有正式开端,曲阜师范大学学生小齐便在姥爷的陪伴下第一个赶到运动现场。
齐欣是曲阜师范大学外语系大一的学生。4日早上7点,她就在姥爷的陪伴下从家里出发,赶往济宁市技巧学院参加本报“大学生暑期打工汇”第二次对接洽谈会。“我很早便知道了第一次打工对接会的信息,但那时正赶上学校测验,很遗憾没有参加。庆幸的是,终于赶上了第二场对接会。”
虽然齐欣只有20岁,但她的打工“工龄”可不短,许多同学都称她为“打工专业户”。她上高一时,就到一个小饭店帮着洗菜、刷盘子、传菜。“那是我第一次开端打工,虽然工资一个月只有300多元,但是我感到非常满足,因为这是我靠自己的努力第一次挣到工资。” 齐欣告诉记者,“从那时候开端,高中的每个假期我都在打工,发过传单、做过促销,但工资待遇都很低,有时候还会遇到老板克扣工资。”
“大学生打工虽然重要是赚取社会经验,但毕竟要付出辛苦的劳动,所以都渴望着得到合理的报酬。齐鲁晚报能够给我们供给这样一个平台,用人单位打出的工资待遇令我非常满意,我们必定要爱护这一次机会。”齐欣告诉记者,这次来她重要是想找一份销售或超市促销的工作,等待的工资待遇是一个月七百元左右。最终,齐欣与一家食品销售商达成用工意向,做产品促销员,待遇是每月工资八百元加提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