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圣城网讯(记者 李朕葳)经过数个月的“烧钱大战”,“嘀嘀”、“快的”打车软件补贴金额一降再降,目前已经进入后打车软件时代。5月6日,记者采访了多名出租车师傅和以往打车软件的粉丝后发现,打车软件突然遇冷,约有半数市民已经卸载了打车软件。
无补贴 出租师傅选择性接单
“嘀 嘀 嘀”,打车软件频繁作响的情景,已经在出租车司机刘师傅的车上消失了近一个月了。“本来活也不缺,谁都不想七拐八绕的,现在出租车司机又没有了补贴,我怎么都觉得打车软件像个‘鸡肋’。”打车软件刚刚登陆济宁,为了多赚额外补贴,增加收入,刘师傅驾驶台上放着两部智能手机,一个装着“嘀嘀”一个装着“快的”,现在其中的一部手机,他已经给了妻子,现在放在驾驶台的这部智能手机他也打算送人。
为了多招揽生意,另外一家出租车公司的周师傅,曾专门买了一部手机,还包了30元流量套餐,另外为了防止手机没电,他还买了充电宝。现在这部手机,却没有原来“受宠”了,周师傅只在等活的时候,才会打开这部手机,登陆打车软件。
在采访多名曾经安装打车软件的出租车师傅后,记者发现,其中有多半的出租车师傅,都已经将装在驾驶台的智能手机取了下来,没有取下智能手机的师傅,也减少了打车软件的使用频率。“活少的时候、乘客加钱的时候、跑长途的时候。”出租车师傅老李告诉记者,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使用打车软件“接单”。
成功率低 市民改变打车习惯
一个月前,家住市区的小张,突然发现,打车软件已经不再神奇。“发送了信息以后,两分钟内,出租车就会‘接单’,而现在,发个信息,半个小时也没人理。”虽然打车软件占的手机内存不多,小张还是卸载了打车软件。
打车软件登陆济宁之初,诱人的打车补贴,对传统打车方式造成了严重冲击,许多出租车师傅“挑肥拣瘦”的毛病又显露了出来,一度造成没有安装打车软件的市民乘车困难。“出租车上明明没有人,还打着‘暂停’的标示,看到空车都不能坐。”现年48岁的王先生,没有手机支付平台,无法使用打车软件,对于席卷济宁的“打车软件风”颇有微词,他认为这种软件牺牲了大部分消费者的利益。
朱小姐是济宁软件打车的首批“尝鲜客”,工作地点离家不远,她往往选择骑电动车上下班,有了打车软件后,她每天开始打车上下班,自己不用花钱,出租车师傅也乐得多赚些钱。“使用打车软件时,与等待打车的乘客发生了几次口角,为了省点钱,不至于。”现在朱小姐手机中的两个打车软件已经全部卸载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