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会通不过
如果真的能够用1.5亿美金搞定一次亚运会,越南也许不会放弃。但大型体育赛事的政府预算,往往在实际执行中难以把握。
2006年卡塔尔多哈亚运花了28亿美金,2010年中国广州亚运花了近20亿美金,即将开幕的韩国仁川亚运至今已花费16.2亿美金。
广州2005年向国务院提交的计划中,预计投入资金仅为5亿美金。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表示,剩下的钱,都是广东省和国家财政不断追加的。
据魏纪中了解,越南文体旅游部作为政府的代表,曾向质疑者承诺,将为亚运会追加资金。“他们也这样尝试了,但国会一直没有通过。”
早在申办阶段,越南奥委会副主席黄永江就曾公开解释,河内亚运会整体支出会达到1.965亿美金,其中政府支出其中76%,即1.5亿美金。
2012年赢得主办权后,越南文体旅游部向财政部提交另一个计划,将整体支出改为2.55亿美元,其中96%来自国库。财政部并不满意这个计划,文体旅游部于是再次修改,将总体支出降到1.5亿美元,其中72%来自非政府机构。
2014年3月,越南国会下设的文化、教育、青年和孩子委员会专门召开听证会,讨论亚运会筹备工作。参加会议的,有委员会全体委员和越南财政部、文体旅游部、规划发展部等政府部门。按照越南惯例,其国内媒体全程报道了听证会。
听证会上,越南文体旅游部提交给国民大会的数字又发生了变化:承办亚运会,政府支出的1.5亿美元,占总支出的28%,这已是支出计划的第四次改动。
不断变化的数字让民众不安。越南国会委员黎如进(Le Nhu Tien)说,这给人的印象就是,政府根本搞不清办亚运会需要多少钱。
越南文体旅游部给出的预算偏低是为了避免公众恐慌,但这有违该部门职责。“所有关于亚运会的支出都应精细计算。”黎如进说:“否则政府和国会都会被困在一个‘已经完成计划’的假象里。”
现实是,越南距离“完成计划”还很远。衡量举办亚运会的性价比时,越南国会参照的是2003年河内承办的东南亚运动会。在河内,十年前为东南亚运动会而建成的场馆,大部分都已被废弃。
“体育总局只知道收钱,并不关心场地的永久使用。”越南国会议员阮士强(Nguyen Sy Cuong)说。根据文体旅游局的计划,2019年亚运会将使用2003年东南亚运动会留下的场馆,但无论用什么场馆,在亚运会之后怎么处理这些场馆,都是问题。
申亚成功过后,越南宣布:第18届河内亚运会将吸引来自世界45个国家的1.2万名运动员,完成35个体育项目。但这些体育项目中,有很多都是这个东南亚国家从未见过的,比如冰球——位于亚热带城市河内市中心的冰球场馆,已经很久没人踏足。
民意难违
为了挽回劣势,河内亚组委一直努力筹钱。2014年初,越南文体旅游部从英国申领到一笔2.5亿美元的贷款。
在越南文体旅游部的支出计划中,私人资金占很大一部分。亚奥会理事会名誉副主席魏纪中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越南最初只想用招商引资,补足资金缺口。“但招商引资出了问题,最后只能国家追加投入,补窟窿。”
随着筹办的推进,政府需要填补的资金缺口越来越多,人民的不安全感越来越强。
“越南经济衰落已经让很多居民生活困难,很多公司都倒闭了,人们没有工作。”网民范富海(Pham Phu Hai)在越南媒体Vietweek的评论栏中写道,“在没有更严峻的问题时,在亚运会上花一大笔钱是否值得?”
广州外语外贸大学教授林明华曾长期在中国驻越南使馆工作,他觉得,越南一直以来就不富有。近些年,这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一直高于GDP增长率,高房价、高物价在越南是常态。在河内,市中心5公里半径之内,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最低也要卖到20万美元。
舆论也影响了国会和政府的政策走向。越南当地媒体《青年报》批评,政府在做出申办亚运会决定前,没有广泛征求民众的意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