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密集修路背后暗含三大隐情
共青团路已于本月初开工建设
说起修路,省城市民便会联想到2009年全运会召开前,省城曾进入一个集中修路季。据介绍,当年4月份,济南改造的道路达到50余条。时隔五年后,省城再次进入了一个集中修路季:目前省城市政道路施工项目共37条,其中在建道路有20条,还有17条道路即将开工。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多的道路要同时开工,为什么不能对这些道路的工期进行合理的调整?昨日记者就这些问题对济南市政部门进行了采访。 本版文/记者 高玉龙
图/记者 傅琪媛
【历史欠账型】
排队等了多年,如今终于有钱了
在省城目前已开工,或是即将开工的道路中,其中有多条道路在多年前便已列入改造计划。但由于资金、拆迁等问题迟迟未能解决。而随着道路改造资金的增加,这些历史欠账太多的道路开始进行集中改造。
其中,位于省城西部的纬十二路,曾在济南市"十一五"市政公用设施规划中,便提出了对道路进行拓宽改造的要求,但由于道路两侧拆迁问题难以解决,使得纬十二路北段直到去年才完工。而纬十二路南段(张庄路至经十路段),虽然称去年底便有施工队伍进场,但直到目前也还未大规模展开施工。
同样的情况还有在5月4日刚开工改造的普利街、共青团路等道路。据公开资料显示,普利街和共青团路两条道路,曾在2008年便提出过进行道路拓宽改造,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今年5月4日才正式开始动工改造。此外,和平路也是多年前就曾列入改造计划,但直到去年才开始进行改造。
对此,济南市政公用事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济南城市的发展,有些已经搁置多年的道路必须到了进行改造的时期。尤其是在老城内,为了应对大量客流涌入泉城,防止出现大面积拥堵,和平路、纬十二路等多条道路必须要进行提升改造,以增强城区道路的承载能力。"比如说纬十二路,道路两侧在近两年出现了很多的大型城市综合体,以及多个大型社区,目前的道路已经满足不了周边的需求,必须要进行改造了。而像共青团路、普利街等道路,随着绿地中心的兴建,如果不进行改造,周边区域将会堵的更加严重。"
【民生提升型】
修路是为提升管线 解决两侧民生诉求
市政道路和公路最大的不同,就是市政道路不仅是一条交通走廊,更是满足沿线生活需求的生命线。市政道路下部各种管线密布,为沿线居民小区和单位提供水气热电等资源。随着城市发展的提速,很多地区出现这样的一幕,两侧平房变高楼,中间道路还是老路,管线还是老管线。为平房服务的管线,自然不能满足楼房的需求。尤其是过去道路建设标准低,10年前修的道路,管线预留两年的发展需求,但是跨越式的发展,让这些提前量早已不能满足需求,因此一些道路的开挖,更多的是为了提升地下的管线设施。
据上述济南市政公用局负责人介绍,最近几年"城市综合体"成了城市发展的重头戏,在没有引入城市综合体时,一般的道路就能够承载水、气、热、排水、电力、污水等少数几种管线。而城市综合体对于配套管线需求很大,很多此前从未出现在地下的管道出现在了地下。与此同时,多年前铺设的水、气、燃气等管道也都已经老化,出于安全的考虑,而不得不进行更换。"这就经常需要对道路刨掘,进行管线的更新。"
以济南目前在建或将建的37个市政道路施工项目为例,其中山大路南段、解放东路、华信路、经七路等道路改造,皆是因为地下管道已满足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需求,而进行的道路改造。除此之外,由于今年燃气管道事故时有发生,出于安全的考虑,济南对现存的市政危旧管网进行大规模改造,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今年道路改造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