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月,阿富汗一名骑摩托的枪手向一群正在比赛的板球球员开火,5名运动员不幸遇难。3月3日,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市中心一法院发生严重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1人死亡、25人受伤。今年以来,严重的恐怖活动在世界各地接二连三,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恐怖主义的幽灵在全球游荡。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各国也纷纷施展各种对策。立法、组建应对恐怖主义专门机构、研发新技术加强打击力度、加强教育进行全面反恐……在反恐之路上,各国各出绝招。
新京报制图/高俊夫
立法
俄恐怖分子亲友遭连坐
面对日益增长的恐怖主义威胁,国际社会纷纷进行专门反恐立法,加大预防和惩处恐怖主义的力度。
9·11恐怖袭击发生后的第8天,美国时任司法部长阿什克罗夫特就将一份法律草案的初稿提交国会审议。一个月后,该法案在众议院、参议院获得通过,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针对恐怖主义的法律:《爱国者法》。
9·11发生后不久,英国政府就以“特殊环境需要特殊法律”为由,于2001年11月14日通过了《反恐怖、犯罪及安全法案》。此后,2006年英国通过了《2006年反恐法案》以及《全民身份证法》。
俄罗斯1998年颁布了《反恐怖主义法》,2006年又通过了新的《俄联邦反恐怖主义法》。《俄联邦反恐怖主义法》规定,经反恐行动领导人授权的人员可与恐怖分子进行谈判,但不能满足恐怖分子提出的任何政治要求。2013年,俄罗斯通过《关于与恐怖主义作斗争新措施法》,法律规定,亲友应为恐怖分子的行为承担责任,赔偿其造成的损失。
相关立法还倾向于给予反恐机构更多的权力,比如延长警察无需法院判令就可拘禁嫌犯的时间,给情报机构更多收集相关信息的权限等。但其中,一些法律规定可能会影响到个人的权利。因此,这些立法以及其他反恐措施,往往激起争论。
比如,2006年法国《反恐怖主义、安全与边境管制法》规定警察可以未经法庭同意要求饭店、网吧提供电子数据;对在法国领土内行驶的汽车牌照和乘客拍照。9·11事件发生后,德国情报部门在向法院证明有恐怖嫌疑后,有权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电信公司、邮局、航空公司出具相关人员的信息。
机构
六成国家设反恐部队
2003年,美国进行了1947年成立国防部以来最大规模的政府重组:来自海岸警卫队、移民和归化局及海关总署等22个联邦机构合并而成了一个新的机构:国土安全部。
目前,美国国土安全部拥有雇员24万多名,是联邦第三大机构,2011财年得到的拨款达988亿美元。美国国土安全部的首要职能之一就是应对恐怖主义的威胁,国土安全部的网站上这样写道:“我们的任务很广泛,但我们的目标很明确—让美国安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