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蒜种植收益逐年减小,怎样调整产业结构,成为解决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关键。为解决这个问题,该镇党委政府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多措并举,倾力打造有机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优质现代农业,努力实现“蔬菜名镇”奋斗目标,让王丕镇真正成为人民的“菜篮子”,让全城老百姓吃上绿色有机蔬菜,过上健康快乐生活。
为民务实,提早谋划。该镇科学把握“两区同建”工作部署,充分发挥金乡县城“卫星城”的优势,2013年,对镇域规划进行了合理调整,将该镇的发展定位于“优质现代生态农业”,结合该镇多年种植蔬菜的传统、2014年小农水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抢抓机遇,提早谋划,引导群众另辟致富门路,计划利用3—5年的时间,在全镇发展大棚芹菜、甘蓝等有机蔬菜5000亩,完成金乡县域“菜篮子”工程和“蔬菜名镇”品牌创建工程。
积极发动,教育为主。“要富口袋,先富脑袋”。为让更多的群众改变20多年的大蒜种植习惯,该镇先后组织党员、干部、群众13次、2000余人分赴寿光、邳州等地参观学习,并邀请外地专家10余人次为群众讲课,召开党员干部动员会20余次,该镇党委书记亲自为大家算帐、做比较,让大家真正明白“一亩园”与“十亩田”的经济关系。群众思想有了明显改变。
依托龙头,示范带动。思想有了转变以后,榜样示范就是行动的催化剂。为尽快让群众见到效益,经过科学论证,该镇党委政府当机立断:依托王丕镇万头育肥猪—永利养殖场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规划设计了李楼有机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纯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利用2013年秋种季节,顺利完成500亩高标准大棚建设和沟、路、渠、沼液输送管道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永利养殖场年存栏育肥猪1万头以上,所产粪便制成的沼液、沼渣可满足4000亩农田的浇灌和施肥,沼气发电除满足养殖场用电外,还可供园区浇地用电。“畜禽粪便制沼—沼气能源利用—沼渣、沼液还田—发展生态农业”这种生态循环模式,让该镇的现代生态农业走出了坚实的第一步:第二茬芹菜已收售完毕,亩均效益5000元以上,加上第一茬蒜苗的收入,均已达到万元以上,按照预计的蒜苗—芹菜—芹菜—芹菜的种植模式计算,每亩年收益将达到3万元左右,真正实现了“一亩园十亩田”的构想,极大的激发了群众的种植热情,三关、袁洼、郭楼、于庄等村也相继行动起来,截至5月底,仅李阁村就已完成200余亩大棚蔬菜种植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李玉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