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兖州紧紧依靠科技助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今年小麦平均亩产达550.9公斤,产量再创新高,连续十二年实现丰产丰收。
在兖州新兖镇农民蒋振民的麦田,我们看到今年他家的麦子麦穗大而均匀,颗粒也非常的饱满,喜获丰收的蒋振民说“要种好田还是要靠科技。今年我这个田里的产量每亩能有1110多斤,比去年高了100多斤。”55岁的蒋振民是有着“鲁西南粮仓”之称的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大南铺村人,兖州区常年小麦种植面积都在40多万亩。蒋振民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小麦种植面积320亩。兖州区农业局局长张士坤告诉记者,像蒋振民这样超过100亩经营面积的种粮大户兖州有168户,此外还有30家家庭农场和3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兖州土地流转总面积2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0%。
去年,蒋振民在农业局的指导下,改变了原来的传统种植模式,实行了新推广的小麦玉米一体化增产模式。新的种植模式将麦田由原来的2米改为更适合机械作业的2.7米,小麦种植采用双宽种植技术,玉米种植采用机械化单粒精播技术。小麦玉米一体化增产模式正是兖州在全区重点推广的新技术。
兖州农业局副局长 武同华说:采用这种新的技术,可以实现省水省肥省人工,抗病抗倒效益增,每亩能够平均增产达到100斤左右,农民平均每亩增加收入350元。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兖州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连续9年开展小面积超高产攻关,建有农业院士工作站,针对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进行研究;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对全区农民开展农业生产、务工技能、农村政策法规、农村财务管理等全方位的培训,重点培养了800户科技示范户、1000名新型职业农民、200名病虫专业防治员和200名肥料配方师,带动10000个辐射户,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科技入户率达到100%。以良种补贴、统一供种为抓手,推广了小麦、玉米专用品种,建成了40万亩无公害优质粮食生产基地,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董绪平 刘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