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可谓“快马加鞭”,重磅利好纷至沓来!日前,国家发改委经国务院同意,印发了《关于印发青岛西海岸新区总体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规划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发展目标、总体格局、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其中,六大重点任务备受关注。
《通知》明确,青岛西海岸新区位于京津冀都市圈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紧密联系的中间地带,是沿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重要端点,具有辐射内陆、连通南北、面向太平洋的战略区位优势,海洋科技优势突出,港口航运实力雄厚,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积极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高水平建设,对引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创新发展、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和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为确保六大重点任务顺利完成,《通知》还特意推出保障措施,例如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人才保障,加大政策支持等。
●做强海洋基础科研平台
●提升应用技术创新平台
●强化创新要素支撑
《通知》在做强海洋基础科研平台方面,重点提到要依托国家深海基地、海洋科考船等国家级基础科研平台和项目,在深海资源勘探,科学考察等领域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研究。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刘峰向记者透露,蛟龙号未来的母港、未来世界第五个深海技术装备支撑基地——国家深海基地陆域工程主体本月完工,10月份码头主体完工,年底完成竣工验收。蛟龙号也将由实验向应用转型,今年将执行两大应用航次,分别在西北太平洋、西南印度洋等海域开展实验性应用工作,为我国大洋资源调查和深海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理事长管华诗也提到,西海岸新区的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简称“国家实验室)是一个坚实的依托。这里所指的依托不仅是指国家实验室作为一个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可以源源不断地产出大量科研成果,从而促进新区海洋产业的发展;在体制机制方面,国家实验室为新区的科研协作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
●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推进海洋生物产业发展
●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水平
●壮大港口航运产业
●加快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业
●积极发展海洋金融服务业
●高水平发展现代海洋渔业
“发展海洋经济跟从事其它行业一样,也要“先做‘熟’再攻‘生’。”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教授、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洪滨表示,西海岸新区已是国家船舶与海工装备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未来西海岸新区要“站在巨人的肩上”,突破设计和总装制造关键技术,打造世界级的船舶及海工装备产业基地,形成以装备研发制造为中心,具备产品研发、装备制造、工程承包、维修服务一体化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综合竞争力。
此前,刘洪滨受访时着重突出推介两大产业,分别是海洋生物产业和海洋文化旅游业,而这次《通知》也着重提出。“国家其实也是根据地方实际而做出的决定,西海岸早已开始布局海上生物产业,一些研发海洋保健食品的公司已获得比较不错的成绩,未来加强引导,肯定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另外就是海洋第三产业的推进,海岛旅游业未来是发展重点,竹岔岛、灵山岛等都具备很强的开发潜力。”
“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西海岸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引导本地海洋产业从‘浅蓝’走向‘深蓝’,尽快成长为蓝色巨人,才能抢得海洋经济发展先机。”黄岛区委党校高级讲师周娟受访时说。
周娟认为,西海岸新区可借助原来基础推进港口联动发展,有序推进董家口深水航道和大型矿石、大型原油、通用码头、液体化工码头工程,将其建成一类口岸。同时,推进前湾港区航道扩建、集装箱码头、汽车滚装船码头建设,打造国际集装箱中转大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