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泗水县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持之以恒,长抓不懈。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标准要求,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整治脏、乱、差为突破口,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泗水县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村户通”工程建设强力推进。农村道路硬化是环境整治的基础。去年以来,泗水县里全面启动了农村道路硬化工程,实施村与村之间的连通路(包括新建和改建超期服役的老油路)、断头路、村内主要街道、20户以上的村内街巷等道路硬化建设。预计两年之内,投资2.02亿元,完成355个行政村的道路硬化工程,共计硬化道路近1400公里,道路面积395万平方米。目前,完成了275个村庄的硬化工作,硬化道路超过1000公里,超出年初预计目标20%。
村庄绿化净化工作有序开展。在实施农村道路硬化工程的基础上,同步开展村庄绿化净化工作,极力打造生态环境优美村庄。大力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工作。结合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示范泗水县创建工作,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工程,对进村路、村内主次街道全面实施绿化。目前,投入资金7200万元,实施了300多个村的绿化美化,绿化面积48.6万平方米,栽植各类绿化苗木160万株,粉刷街巷墙壁106万平方米,规范各类广告牌匾1500余块。为配合村庄面貌的整体提升,拆除违章建设、残墙断壁1100余处3.4万平方米。深入推进村庄卫生整治工作。在通过宣传舆论提升村民环境意识的同时,组织开展集中清理活动,集中整治清除各类死角垃圾、杂物和杂草,规范柴草、砖土堆放。清理“三大堆”2.4万余处、清理河道垃圾7400余处,垃圾2.2万吨。
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自2011年初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后,泗水县逐步建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为泗水县591个行政村(居)配备了836名保洁员,配齐保洁车辆、服装、工具,由泗水县财政拨付工资,每年投资500余万元。投资230万元建设了7500个垃圾池(箱)。筹资2600万元在13个乡镇(街道)建设了14处乡镇垃圾中转站,采用水平压缩工艺,购置密闭式垃圾转运车辆,避免了垃圾运输二次污染。目前,所有垃圾中转站已全部建成,并形成了“村收、镇运、泗水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率先在济宁市建成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