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胡集镇东刘村的刘新力、刘中华、刘喜龙在参加劳动技能培训中心在胡集镇免费举办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班后,都掌握了一直想学的电气焊技能,据刘喜龙讲,再过几天他俩就能拿到焊工初级证书,凭借着一技之长上班挣钱了。
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就业创业成功率,增加农民收入,该镇积极组织开展免费就业创业培训。近年来,落户济宁化工园区的项目多达30多个,辖区很多群众考虑“顾家、上班”两不误,增加点收入,选择本地就业的人越来越多。针对因部分农民工未接受过专业性、正规性的培训和指导,导致用工企业普遍反映本地所招工人缺少技能无法“随叫随用”影响生产这一实情,该镇党委政府积极行动,及时与金乡县劳动技能培训中心和山推技校联系,鼓励、组织该镇待业农民进行免费培训,培训涉及计算机应用、电工、缝纫、电气焊、钢筋工以及岗前培训等。培训中,坚持“企业需要、农民喜欢”的原则,比如针对农家妇女家务忙、时间零碎情况,采用随到随学模式。杨庙村的周晓凤便利用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抽空前来学习缝纫技术,很快掌握了这门技术能,现在她不但能亲自给孩子做衣服穿,还打算接来料加工的活“挣外快”。现在发展稳定的阳光颜料有限公司曾因部分农民工缺乏法制观念、上班随意性强等用工不稳定影响生产,企业经营者很着急。对此,该镇党委政府积极帮助企业与培训机构牵线搭桥,参加培训后的农民工职业责任、职业道德大为改观,使企业生产稳定了,职工的收入也增加了,实现了农民工——企业“双赢”。
去年以来,该镇先后与金乡县里协调组织开办各类职业技术培训班4期,培训人员近1000人,90%以上接受培训的农民拿到初级证书、实现就业,仅在济宁化工园区从事电气焊、钢筋工的农民工就有600余人,月工资3000——4500元。(刘怀谦 尚卓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