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8月8日讯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新杏坛》报道,近日,新杏坛联合山东省文物局推出大运河申遗特别节目,山东文物局副局长由少平与长篇历史小说《大运河》的作者杨义堂走进《新杏坛》,共同揭秘大运河申遗成功背后的故事。
一条贯通南北大动脉 八年艰辛曲折申遗路
大运河山东段全长643公里,流经了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5市16县区。在此次申遗工程中,山东段共8段河段、15处遗产点入选申遗名单,数量在运河沿线的八省市中位居前列。在历史上,大运河山东段就是通航条件最困难、工程技术最复杂的河段,今天依然是申遗工作中环境治理最严峻、工程量最大的河段。为了让先民的智慧得以再次绽放,山东段文物工作者们付出了长达8年的辛勤劳动。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联合国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消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被正式载入世界遗产名录。消息传来,为申遗默默付出的山东段文物工作者们也是激动不已,伴随着大运河申遗的成功,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数量增加至47个,稳居世界第二。大运河申遗成功,令人兴奋激动。但是大运河之所以能够申遗成功,它的背后也有着特别多曲折复杂的故事。
莉玛•胡贾与申遗工作人员在德州考察(视频截图)
莉玛•胡贾与申遗工作人员在台儿庄合影(视频截图)
山东的保护标志石碑(视频截图)
专家考察阶段突发事件接踵而来
想要成功跻身世界遗产的行列,中国大运河要经历世界遗址古迹理事会专家的实地考察。在申遗期间有一位印度专家莉玛•胡贾专门过来,由局长全程陪同进行大运河山东段的考察。但是突发事件却接踵而来。
首先第一个事件就发生在第一站德州,因为天津的一个司机把考察路线走错,导致时间晚点,使得衔接上出现了问题。到达德州是天色已晚,莉玛•胡贾女士只能在朦朦胧胧的夜色之中去看运河,反而达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对山东的运河,第一站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感到非常满意。第二个事件是在枣庄的台儿庄,在台儿庄古城的船上考察运河准备靠岸时,间换档的档位线突然断了,靠不了岸。当莉玛•胡贾意识到时,由局长诚实真挚的话打动了她,问题迎刃而解。还有一个事件发生在临清的钞关,莉玛•胡贾对山东的保护标志很感兴趣,问保护标志上两个圆洞代表什么?工作人员的回答错误,由局长马上纠正了工作人员的错误回答,得到莉玛•胡贾的风趣回复。虽然伴随很多突发事件,但是莉玛•胡贾在山东一行圆满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