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140米,坐进支在矿井上的“罐笼”,你便开始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潮湿、昏暗。这也是本报8月20日报道的,发生在临沂兰陵的那起杀人伪造矿难骗赔犯罪现场。近日,记者就乘坐“罐笼”,实地探访井下世界,对事件进行了还原。面对这个与阳光隔绝的世界,不得不感叹,若非极其偶然来自云南的一个与本案无关的失踪报警电话,那杀人骗赔的真相或许只能长埋井下了。
【昏暗矿井】这样环境下作案无人知晓
从兰陵县城沿北环路一路向西,道路两旁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铁矿企业,大型开采设备、堆积起来的“铁矿山”、来往运输的车辆随处可见。
这里聚集着成千上万来自全国各地的矿工。
西行近20公里后,再由一个小路口往北拐,通过写着“匡衡故里”的大牌坊后径直前行,就到了出事的铁矿。
铁矿自2004年、2005年开始开采,规模不大,只有一个矿井。铁矿工人最多时才有二三十个矿工,几乎全部都是外地人,“这活又苦又累又危险,当地人干不了。”
登记之后,拿上一把手电筒,记者随工作人员钻进了“罐笼”.“叮叮叮叮叮”,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罐笼”缓缓下降,光线也变得越来越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矿井深140米。3分钟后,“罐笼”将我们送达井底。
井下如溶洞一般,顶部不断往下滴水,地上全是积水和泥巴。往里走,两侧出现分支洞口向四方延伸,尽管每隔五六米就有一个灯泡照明,但仍不足以看清对面人的面部轮廓,因此每一个下井的矿工都要拿一把强光手电筒。
在一面矿壁上,凿有一个直径约一米的通道,与地面呈40°角向上延伸,可以到达矿井的中部。
通道里铺着一把梯子,每天王利元、王利友、李朝均和死者粟某某都会顺着梯子爬到矿井中部。他们的工作是用撬棍撬下壁上的铁矿石。
在这样的环境下作案,说无人知晓一点也不夸张。
6月15日那天,兰陵县大雨滂沱。当天中午,趁着安全值班员上去吃饭,在昏暗灯光的掩护下,李朝均把心一横,撬下一块重达200多斤的铁矿石,铁矿石砸中了正在下方工作的粟某某,二者双双滚落,粟某某当场死亡。
此时距离他们6月1日经人介绍来此工作,仅仅半个月。
尽管铁矿对每一位打工者的身份信息都会登记备案,但那天拿着“杨圣彬”身份证的粟某某依然通过审核,得以留在铁矿工作。
【结伙谋杀】一个罪恶团伙分工细致
介绍王利元、王利友、李朝均和粟某某来兰陵工作的是一个叫朱贤冰的人。五个人均来自云南。朱贤冰到兰陵打工多年,在距离出事铁矿不远的一家大型铁矿企业工作,已算得上是一个小工头。这两年铁矿的价格一降再降,已从最高时的2000元降到600元左右。据知情人士透露,要想维持一个铁矿企业,铁矿价格在800元左右才能达到平衡,但一旦停工,各项开支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所以各铁矿都在硬着头皮勉强维持。
受市场影响,矿工的工资自然不比原来。而铁矿最害怕的,无疑就是发生矿难。一旦发生矿难,铁矿不仅面临巨额罚款,而且还要停产整顿,这将给铁矿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所以如果不慎发生矿难,铁矿的首选都是赔钱私了。
今年上半年,朱贤冰的脑海中冒出来一个邪恶的念头:杀人、伪造矿难、骗赔。
仅凭朱贤冰一个人的力量,这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第一时间,朱贤冰想起了自己的老乡艾汪群,由艾汪群负责找人,并为其伪装身份。
艾汪群找到曾与自己一起打工的老乡李朝均,答应他事成后给他15万。李朝均通过工友王利友联系上他的堂弟王利元,几经辗转,最终把目标锁定在王利元的同龄工友粟某某。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山东新闻 > 临沂矿难杀人骗保案再调查 一个报警电话牵出真相
临沂矿难杀人骗保案再调查 一个报警电话牵出真相
时间:2014-08-26 12:44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上一篇:潍坊市被确定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
下一篇:济南驾考新办法实施近仨月 靠边停车最易丢分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全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