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环保局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环保成效的标尺和改进工作的指南,真心倾听群众的愿望和诉求,认真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积极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倾力使环保工作深入群众“接地气”。
加强沟通交流。组织举行了庆祝“六·五”世界环境日暨绿色学校表彰会议,在城区主要位置悬挂宣传条幅、散发宣传资料、展出宣传版面,提升全民的环保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以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为载体,推动环保知识进课堂、进社区、进家庭,已累计创建省级绿色学校5所,市级绿色学校8所,泗水县级绿色学校26所,省级绿色社区3处,市级绿色社区2处,市级环境教育基地2处,促进了公众文明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养成。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对外公开工作职责、服务内容、办事程序、联系电话等;利用多种形式向服务对象宣传环保工作;同时,通过报纸、电视、网站等媒介,将环保工作进展情况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改善生态环境。组织开展了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对燃煤电厂实施脱硫治理,对水泥制造企业开展除尘改造和脱硝治理,对电厂储煤场进行了规范化改造,拆除了城区供热管网内的燃煤小锅炉,与城管、住建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治理,完成了2.5万余辆机动车尾气检测,对检测不达标的车辆,责令其改造达标,淘汰了高污染的黄标车20辆,使城区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稳步推进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采用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监管减排“多管齐下”的减排方式,实施定期督导、定期通报机制,督促减排项目按时间节点推进。目前,列入《济宁市2014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的56个减排项目已建成42个,占总任务的75%,其余项目正顺利实施中。从严落实环评和“总量控制”制度,否决4个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腾出和扩大环境总量,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排放总量优化配置、环境容量高效利用。全力推进生态泗水县创建,充分发挥生态泗水县创建工作办公室的中枢作用,对具体工作任务进行责任分解,并逐一明确工作标准、完成时限、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同时实施“定期调度、定期通报”的工作推进机制,全力推进国家级生态泗水县创建工作。截止目前,已建成14处乡镇(街道)垃圾中转站,13座乡镇污水处理厂,为16个新型农村社区配备了污水处理设施,初步实现了城乡生活垃圾清运和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泗水县已有486个村被命名为市级以上生态村,泗张镇获得国家级生态镇称号,金庄镇等10个乡镇获得省级生态镇称号,城乡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河水越来越清澈、天空越来越蓝、空气越来越清新,广大城乡居民切实感受到了生态泗水县创建带来的成果。
全力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牢固树立“超标零容忍、信访即应急”的执法理念,坚持人工监测、现场监察和在线监控有机结合,并采取明察暗访、节假日和夜间突击检查等执法手段,最大限度地预防了企业的偷排漏排行为。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上半年,共开展大规模的环保专项行动4次,出动执法人员400余人次,排查企业120余家(次),共整改企业7家,限期治理企业5家,清理取缔“土小”企业26家。坚持“及时高效、客观公正、群众满意”的工作理念,快速查处信访案件,做到“信访不过夜,领导到一线”,今年以来,共办结各类环境信访案件46件,办结率达100%,大大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