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建设,责任落实是关键,横向市直单位职责不同,难以统一尺度,纵向各个县(市、区)职责相同情况各异,也急需统一标准。”济宁市委书记马平昌近日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把平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通过创新条块结合的目标责任机制,横向对市直部门实施项目化管理,纵向对县市区实施标准化管理,将平安建设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横到边、纵到底,形成一个立体化平安大格局”。
马平昌告诉记者,“立体平安大格局”让平安济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3年5月,济宁获评“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今年4月,在全省综治考核中,济宁再次被评为“优秀”等次。
平安建设细分“责任田”
“红三角代表独居老人,蓝点代表流动人口,红点代表育龄妇女,未标符号代表户主,数字代表人口数。”济宁市任城区仙营街道网格员刘琪给网格内的每幢楼都绘制了一张平面图,大大方便了对网格内人、事、物的有效管理。
据统计,在济宁市,像刘琪这样的网格员有1980名。他们每天都活跃在社区,负责搜集社情民意、调处矛盾纠纷、人口信息采集、社区治安巡逻等。
“网格化信息管理是平安建设责任制管理中的一个具体项目,这个项目的落实实现了全市‘鼠标动动综治信息一目了然’的目标。”济宁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赵广方说。
今年年初,济宁市委、市政府出台《平安济宁建设目标责任制管理实施细则》,横向确定了社会矛盾化解、严打严防、人口服务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治安重点整治、网上平安创建、法治济宁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八大工程,并细分为33个项目。
纵向针对各级党委政府,采用标准化方式,对各级党委政府开展平安县区、平安乡镇、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创建制定了统一的执行标准。
“平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广、单位多,任务重。通过项目化和标准化的管理,将平安建设责任田细分到具体职能单位和各级党委政府。”济宁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韩军说。
横向划定项目“合格线”
“建立国资委管理企业的周边综治责任制,开展市属企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实现社会治安安全单位合格率达到90%以上,职工犯罪率不超过职工总数的3‰,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提高综合防控能力。”这便是“企业及周边秩序集中整治项目”所确定的建设目标,其主要考核对象便是济宁市国资委。
济宁国资委调研员刘华坦言,企业及周边秩序整顿涉及部门多,以往常陷入主体不明确、责任不清晰尴尬境地,如今将任务整合成项目,明主体、定目标,有力推进了平安企业创建。
记者了解到,八大工程33个项目明确了重点考核对象及其他考核对象,尽量以数字形式设定不同“合格线”,解决了部门不同职责各异所导致的标准难统一问题,一举牵住各综治成员单位参与平安创建的“牛鼻子”。
在基层基础建设工程一栏,记者看到,其下包括为4个项目:基层社区建设项目、社区六进项目、社区网格化信息化管理项目和基层政法综治维稳单位建设项目。
具体到社区网格化信息化管理项目,其合格线为:到2013年底实现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到2014年底实现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该项目的重点考核对象是综治办,其它考核对象是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和市人口计生委。
在市直综治单位推行平安建设项目化管理基础上,济宁也要求县(市、区)、镇街各层面参照该办法对综治部门进行量化考核,形成全市多层面平安建设项目化管理。
“通过划定不同项目合格线,确定各个职能部门各自独立的考核尺度,避免了以往缺乏统一考核尺度的难题。”韩军说。
纵向明确平安“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