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湖区新入住的新楼房。
场馆场景。
一场体育盛事,一次相聚济宁的欢腾。省运会与济宁结缘,也在悄然影响着济宁这座城市的发展走向。在赛场之外,省运会给济宁输入了很多新鲜思维和全新理念。南部新城的崛起、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健身及会展场所的丰富,是省运会给济宁带来的最大红利。
新城的崛起,拉开了发展空间
从济宁城区沿任城路向南,笔直的荷花路直通济宁体育中心。
太白湖畔,崭新的一场三馆气势恢宏,在这里,弥漫着一股崭新而又极富现代气息和绿色生态的气息,对于太白湖新区来说,省运会带来的不仅是赛场内的精彩,更是一份巨大的红利。省运赛事偃旗息鼓之后,这座新城的崛起将为济宁原本颇为局促的老城区,拉开一个疏朗的发展空间。
时光倒退六年,在通往太白湖的路上,与目光相伴的多是色彩单调的灰色村庄和零星麦田。而时至今日,这一切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济宁体育中心“鸟巢”和三大体育场馆伫立于此,济宁医学院、山东理工学院、济宁一中新校区让这里充满了文化味,四通八达的路网让选择在这里居住的人往返城区十分便捷,三大回迁住宅片区则升级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新区的发展,结缘于省运,也因省运而加速。”太白湖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可以说太白湖新区的建设是从一张白纸上起步的。2008年,济宁提出了“东拓西跨南联北延”的城市发展战略,其中将依据太白湖建设南部生态新城。近几年,先后投入数十亿元资金用于路、桥建设和水、电、通信光纤地下管网项目,但为了配合省运会,他们在“七纵七横一U形”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城市次干道路网建设。
“这里看不到电线乱扯、管道乱铺、路面乱挖的现象,只有整洁的马路和优美的绿化,心情十分舒畅。”一位常去太白湖新区的骑行爱好者孙女士说。而太白湖新区建设局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太白湖新区先后投入了4.5亿建成了25公里长的综合管沟,电网、通信光纤、自来水等管网全部入地,并设置了总控室,可实现市政资源的整合利用。同时,汲取各地的内涝教训,将新区划分为9个排水片区,建设10个雨水泵站,并投资2.4亿元铺设雨、污管网100余公里。即便达到暴雨强度,也可以做到路面不积水。
人性化管理,让执法更具温情
备受市民诟病的马路市场,影响市容的违法建筑,对这些城市顽疾进行管理的时候,变堵为疏、大力建设“疏导点”的管理模式,在配合省运会顺利举行这场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各式各样的便民疏导点陆续亮相,商户、市民和城市三方均可受益,其背后折射出了济宁市城市管理理念的转变。位于济宁老城区西部的花鸟鱼虫市场曾经车辆难行、拥堵不堪,让周边的住户有苦难言。“原来经常去查,但就是打游击,我们刚走,那边又摆出来了。”济宁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济阳大队负责人坦言,变堵为疏的管理模式,让他们的工作难度降低了很多,如今这里的经营秩序大有改观。
同样,在位于越河南岸街的早点集市,占道经营早已是这里的商户多年养成的习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今年8月份,综合执法部门在这里搭建起了400米的彩钢棚,根据商户的实际需求,每个摊位可以在宽约2米、长约4米的范围内活动,摊位后面还可以存放货车。改造后的越河南岸十分整洁,260余家商户都在自己的指定位置经营,街道变得通畅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