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山东省第23届运动会在济宁体育中心体育场隆重开幕。本着“新风办会,节俭办会”的宗旨,济宁市财政部门健全制度、强化措施,多方筹措资金,加强支出管理,全力保障省运会。
在资金筹集上。按照“科学运筹、保障需求、节俭办会、注重绩效”的原则,多渠道筹措承办资金,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创新投资建设运营机制,采用BT、BOT等多种渠道筹措场馆建设资金,吸引各类资金参与场馆建设。积极向上争取解决部分承办经费,赛场座椅、沙发等充分利用往届运动会“退役”设施,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用好用活省运会标志专利权、广告宣传权等市场资源,以市场化、企业化方式筹集承办资金,积极发动社会捐赠,共收到各类捐赠、赞助资金1831万元,实物和服务2100万元。
在预算执行中。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严格按照批准的数额、进度等执行预算,各项开支不得突破预算,不得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和支出规模。所有采购项目都要“过三关”,通过财务审核、投资评审、采购监管三道程序把关,充分发挥了政府采购监管集中化、规模化管理的优势,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如:“一场三馆”配套设施及相关物品的采购项目,预算金额1352万元,实际支付金额837万元,节约资金515万元,节约率38%。
在资金拨付上。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各项收入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采购资金由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拨付给货物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有效避免资金被挤占、挪用现象,保障预算资金的及时、足额支付,实现了财政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在财务管理上。坚持完整性和统一性相结合,将执委会的财务收支活动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不搞体外循环。安装了财务软件,科学合理设置会计科目,实现了账务处理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出台了省运会资产管理办法,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员,具体负责资产的日常管理、使用和维护,对购置、捐赠和租赁的各类资产,根据资产类型、规格、配置方式等分别登记资产台账,并定期核对,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