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抢抓兴隆文化园即将开园和泗河景观带启动建设的历史机遇,顺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酒仙桥街道积极“搭台铺路”,策划并成功举办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系列培训,先后邀请7名专家学者授课指导,为辖区内60余家服务业企业精心奉上了一道“文化大餐”,惠及5000余名服务业从业人员。
深入调研,摸清发展现状。酒仙桥自成立以来,立足“临城靠矿”区位优势,坚持“退二进三”发展策略,深入挖掘各类文化资源,奠定了良好的服务业发展基础。街道领导班子和经济办相关人员定期深入辖区企业,特别是服务业企业,深入了解企业规模、经营情况、资金缺口和发展方向,进一步摸清了各企业现状。经过调研,了解到街道的服务业仍存在着总量偏少、发展速度缓慢、产业层次偏低、内生动力不强等问题,辖区企业普遍反映对政策不熟悉、希望得到专业指导。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街道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专门讨论研究,决定为辖区60余家服务业企业“补补课”,通过开展一系列服务业发展培训活动,助力服务业顺利搭上兴隆文化园开园的“快车”。
定制服务,实现补弱促强。街道对各企业存在的相关问题和需求进行总结归纳,“按需点菜”,制定了相关培训课程,利用两天时间,邀请7位专家现场授课,帮助企业补足短板、发挥优势,实现长远发展。为解决服务业企业对接文化资源、提升企业内涵的问题,街道邀请公共关系专家学者从传统文化和文明礼仪的角度进行指导,帮助企业深挖传统文化资源宝库,促进企业文化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为解决政策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街道邀请国税、地税系统政策研究员和科室负责人,针对服务业企业进行相关政策讲解和阐释,并指导企业用足、用活政策,实现政企双赢。为解决小微企业主融资难题,街道又邀请到银行系统信贷负责人,根据小微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存在的特点,对相关金融政策进行了释疑答惑。
真抓实干,助力三产腾飞。酒仙桥街道始终以建设“生态东城”为蓝图,以“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为目标,集中力量发展第三产业。一方面,以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逐条抓好整改落实,致力于建设“服务型”、“学习型”、“高效能”政府。按照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要求,全体机关干部和各村居两委成员均全程参加了此次培训,进一步激发了干事创业的激情;另一方面,街道组织精干人员,深入挖掘整理街道文化旅游资源宝库,围绕“兴隆文化园”这一龙头项目,加大对辖区内金口坝、青莲阁等文物景点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农家乐、采摘游、素食文化等特色旅游产业的培育和挖掘,积极扶持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助推第三产业腾飞。(苏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