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
主打品质,“公司+农户”抱团发展
市统计局农调队统计数字显示,2013年全市谷子播种面积3.3万亩,总产量7990吨。与全国小米主产区相比,产量微乎其微,而且种植基地相对分散。
在这种情况下,潍坊小米产业该如何发展?山东鲁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宋翠玲坚持用质量打市场。“与东北、西北地区的小米相比,本地小米种植成本高,打价格战没优势,只有主打质量才能站住脚。”宋翠玲说,潍坊多个县市区都有注册商标的小米,在生产过程中多按照有机种植的流程来操作,这就是优势。因为现在人们越来越看中健康、纯天然的产品。
“必须坚持‘公司+农户’的模式抱团发展,增强小米品质。”宋翠玲说,品质是品牌的根本,为了保证小米的品质,他们派专业人员对合作社的农户进行统一指导和监督,进行标准化生产。“统一配种,统一施肥,统一收购,才能保证质量。”宋翠玲表示,只有实现量化生产,在产品品质上才能有保障。
加大宣传力度,走品牌建设之路
“每亩地4000元—5000元,先交钱认购土地,等小米收获后,公司每亩地给客户400斤左右的小米。我们现在通过这种方式推广火山垄小米,效果还不错。”昌乐县垄泰火山农业发展公司负责人姬广义告诉记者,公司采取众筹模式搞“私人订制”,既解决了小米种植的成本问题,也解决了产品的销路,更扩大了小米品牌的影响力。
姬广义介绍,公司承包了火山口附近的1500亩土地作为火山垄小米生产基地,生产的小米采取“私人订制”的方式批量销货。
潍坊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所长曹先生分析,潍坊小米产量不大,但质量上乘。因经营者缺少广告宣传意识,难以迅速形成影响力。“走品牌化之路是潍坊小米的出路,但这条路不好走。”曹先生说,需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品牌建设工作。A6—A7版文/图 本报记者 齐英华 李廷辉 陈静静魏慧敏 本报通讯员 赵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