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泗水县境内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优良,重点排污企业废水均实现了达标排放,泗河出境断面达到三类水质标准,优于南水北调水质标准和市政府下达的环境质量目标要求,青界湖流域被列入“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河水清澈、天空蔚蓝、空气清新,广大城乡居民切实感受到生态泗水县创建带来的成果。
近年来,泗水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力度,极力做到生态建设惠民、利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
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开展。综合采取“治、用、保”治污战略,投入1.172亿元对4家废水排放企业进行深度治理,投入9097万元对7家废气排放企业进行脱硫脱硝治理;督促企业加快治污项目建设,已建成华金集团废水深度治理及节水工程、利丰集团废水生化系统升级改造及中水回用南水北调治污项目4个,建成水泥制造企业大气污染防治项目3个;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对违法排污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治,巩固治污成果。泗水县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现粪便综合回收,有效降低了对泗河的污染负荷。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现新突破。加大城乡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水等治污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完成污水处理厂一级A升级改造、生活垃圾处理场及14处垃圾中转站建设,城乡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方面,污水处理厂设计建设为日处理污水能力4万吨,目前保持3万吨运行水平。今年1-6月份处理水量为334.56万吨,平均每月55.76万吨,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垃圾处理场日处理生活垃圾200吨,日处理渗滤液100吨,自2011年9月份投入运营以来,城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为100%,无害化处理率为100%,被省住建厅评为一级生活垃圾处理场。农村污水、垃圾处理方面,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7座,配套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实现了70%的建制镇驻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为16个新型农村社区配备了污水处理设施;总投资2600万新建乡镇垃圾中转站14处,所有村庄均建设了垃圾收集点,配备了环卫设施和工具,形成了“村收集、镇运输、泗水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实现了城乡生活垃圾清运和无害化处理的全覆盖。
湿地保护扎实推进。泗水县地势东高西低,中部为泗河冲积平原,临河靠湖,堤坝交错,沟河纵横,构成了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库塘湿地等复杂的湿地地貌类型,境内湿地面积8376公顷,占泗水县总面积的7.5%。近年来,泗水县委、泗水县政府高度重视对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成立湿地公园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累计投入2亿多元,对现有湿地景观进行生态化“包装”改建,加强景区周边荒山绿化和环境整治,新修景区道路20公里,次游道50公里,成功建成泗河源、尹城、青源、龙湾湖4处省级湿地公园,总面积4387公顷,成为生态旅游的新亮点,每年吸引20余万游客来泗观光旅游。
生态林业建设成果显著。立足山区实际,依托世行贷款、长防林、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核桃产业项目等政策性项目,牢牢抓好荒山绿化、绿色通道、商品林基地等重点部位造林工作,林业生态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泗水县有林地面积达到70.2万亩,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分别达到42%、45.6%,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泗水县”。同时,广泛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和绿化示范村镇创建活动,大搞街道绿化、庭院绿化、单位绿化,乡镇驻地绿化覆盖率达到38.9%,行政村绿化覆盖率达到38%,建成省市级绿化示范乡镇、样板村28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