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讯(记者 高桂菊)近年来,济宁市财政局不断改变财政系统作风建设,完善“一岗双责”体系,提高服务效率,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提升服务,当好会计从业人员的“娘家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报考会计资格证考试热情越来越高。据统计,目前全市持证会计人员7万余人,每年报考会计从业资格和会计职称考试的考生有近2万人。会计科作为财政局的重要科室,主要负责全市会计管理工作,被广大会计工作人员成为“娘家人”。
采访中记者在行政审批大厅财政局遇到了前来咨询的市民马女士,因工作更换马女士会计资格证已过了审核期限。窗口工作人员在会计系统对马女士的证件进行了查询,同时还告诉马女士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应到其所在辖区办理相关事项。对于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马女士不断称赞,并告诉记者,以前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办理,窗口服务给自己指明了办理的方向。
为做好服务工作,济宁市财政局会计科在提升服务质量和提高行政效能上狠下功夫,努力搭建了审批大厅窗口、网上服务窗口、人才交流窗口、自助语音服务窗口四个“窗口”服务平台。同时,会计科还不断规范窗口服务,缩短办理流程,将规定的办理时限由20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1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对于手续齐全的当场予以办理,不能现场办理的也要限时办结,窗口每年新办会计从业资格证书3000余件,办理信息变更、人员调转5000余人次。
发挥职能,做好财政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深化我市财政管理,济宁市财政局不断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建设,通过严查防控死角、堵塞管理漏洞、着力规避风险,强化资金运行管控机制。为做好济宁市经济发展预算工作,济宁市财政局加快建立全口径预决算制度,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做到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保障有力的政府预算体系,全面提高财政资金配置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同时还相继出台了财政专项资金、严格政府采购、会议费预算管理等制度办法,明确了各项支出分类控制标准,形成了一套便于实际操作、有利于加强财政管理和廉政建设的监管体系,强化了源头管控和制度约束。
为减轻社会负担确保将每笔专项资金真正用到实处,济宁市财政局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免征市级10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并专门成立专门成立了预算绩效管理小组,将绩效管理覆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形成“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监管机制。
同时,济宁市财政局还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人员对各项民生政策进行了汇总、梳理,制定了民生政策公开目录,将教育、文体和计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农惠农、住房保障以及其他民生保障等6类共68项民生政策,通过市财政局门户网站向社会全面公开。
2013年,市财政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综合考核先进集体”、“群众满意先进单位”等,全市财政系统有2个单位被评为“全市十佳优质服务标杆窗口”(汶上县非税收入管理局、市财政局办公室)。